从心理学的角度,「后怕」是什么意思?怎么解释?

知乎热榜4个月前发布 NIUC!
548 0 0

徐若航的回答

因为人应对问题的机制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负责遇到问题立刻行动,一部分负责慢点对事情进行分析、总结。

所以,人通常对事情的认知、理解是在行动之后的。我们通常过了一段时间才会注意到:“我在哪?”“发生什么了?”。

如果情绪强度太大,或者短时间内发生的事情太多,这个问题会更明显——就像电影里声像是同步的,而自然界里人是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一样,光比声音传播快很多,人的行动系统也比认知、体验、分析什么的速度快大概3倍。

还有人在强烈的负面情绪中时,如果大脑加工不过来这些情绪,也会出现“后怕”的情况。

很多事情会先以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的形式储存起来,以声音,感觉,图像为主。

等一段时间之后,人才能把发生的事情转化为长期记忆——以编码过的语言为主。

在心理创伤发生时,人会面对大量无法处理的情绪。无法通过大脑高级功能转化为长期记忆,所以人很多时候难以用有逻辑的语言回忆心理创伤。

而那些无法被转化的感觉,像是被储存在身体里一样,意识里注意不到,但会被和创伤有关的感觉触发。

然后一堆人大脑无法管理的,自动的应激反应会出现:引起人强烈的情绪反应、难以控制的行为、思考模式,或者无法摆脱的噩梦、闪回。

如果人想摆脱“后怕”,首先需要有个环境能允许自己的感觉完整的呈现——有些人心理上可以实现,有些人需要借助别人或者别的东西才能实现。

接着需要人能逐渐整理和总结自己的感觉:发生了什么,自己产生了什么变化,要怎么办……这部分有些人可以独立完成,有些人需要借助和别人的交流完成。

之后,人可以重新整理自己的感觉,投入到新的事情上。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