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斯坦福博士和北大文科状元扎堆宿州公务员?

知乎热榜6个月前发布 NIUC!
1,718 0 0

游人说俗的回答

大部分人对名校生群体并不了解,理所当然的认为名校生应该进入一线名企大厂或者国央企等大单位工作,然而当前就业市场前提下,名校生下沉地级市市场已经毫无争议了,2023年,应届博士毕业生7.52万,应届毕业生人数1150万,每1000人中,就有6.5个博士。换言之,过去高等教育是稀缺品,博士人数和教职数相对匹配,现在国家有意大力培养专业性人才,扩大博士招生规模,博士的含金量自然和过去不同。

我也是博士毕业,放弃一线城市211教职机会来到长三角某市当公务员,主要是几点原因:

1.寒门博士的收入和高房价不匹配(即使年薪40万),当生存压力很大时,必然会放弃一些事业上的成长。

2.教职的晋升压力太大,动辄007,熬不动命。

3.追求学术和追求钱是两条路。

4.有用的科研只占科研界的1%,或许我感觉自己属于那99%,我更希望自己做一些有用的事,而公务员这个职业最大的优点是,所做的工作一定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

说说博士转公务员的体验:这些年唏嘘过、纠结过、痛苦过,放弃曾经的行业优势,成为小白,重新在公务员行业练级,其实相当于折翼重生,但并不认同高学历进体制等于浪费。博士期间训练获得的快速学习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调查研究能力都是体制内稀缺,且更有利于推动政务服务水平的能力。如果遇到好领导,能够利用好博士的学术背景,对于科技方向的科学决策也是助力。

抛开学以致用,公务员这份工作也的确能找到人生成就感,某一天,我洽谈了市医院团队来村里义诊,看到村民的笑容,我发现成就感不只是在于研究透深刻的问题,也在于帮助别人而获得的精神满足感,而我们当初选择从事科学研究,不也是希望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够为全社会服务,从而实现自己的精神满足感吗。

博士一定要赚钱、当官,是世人的固有思维,是评判人成功的标准,然而,历史一次次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岗位都有可能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当大家挤破头去当名校老师时,张桂梅选择到云南山区帮助贫困女孩圆大学梦想。2011年,当大家还都选择去名企大厂、出国留学时,清华硕士张昭源去了重庆做选调生。我们从心底里敬佩那些吃苦逆行的人,可是自己的思想却跟随着主流思潮,遵从a到达b的单一路线,甚至认为只有a到达b才是成功。

如果那样,中国历史就将会改写,就不会有为创建新中国而改行的教员了,就不会有唤醒中国人的鲁迅了。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逆行者最终都会成为伟大的人,但是每一个逆行者都值得尊重。


我们回归斯坦福博士和北大本科扎堆宿州公务员,首先仅有的两个独苗考上宿州,难以称得上是扎堆,我所在的长三角地级市,博士和清北学历者几乎占到每年招收选调生比例的1/3,每年保持人数在10个左右不成问题。

至于名校生进入体制内有无优势呢,我相信国家在推进科技强国过程中,在不断的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然而政府作为社会中无形的手,为人民服务的最大主体,如果不能理解、认识人民,又怎么能服务好人民呢,而未来,科技人才群体当在人民中占有很高的比例,我相信如果政府能用好人才,一定会让名校生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种热点不过就是一阵风,吹到网友的嗨点上,但如何能够引才又留才,才是政府应该考虑的事。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