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的回答
Mate 60 Pro突然发售的那一周内,我整个人处于一种梦幻般的开心状态,随时都能笑出来的那种。 如果泥萌看了我那几天的直播,会发现我笑得格外灿烂,笑出一脸美颜都消不掉的褶子。
从国内市场来看,华为Mate 60 系列的回归搅动了竞争态势。
如果抛开一切争议,华为确实建立了一条自上而下的国产化,至少是去美化的,产业链。
当然有灰色地带,但这条产业链的产品,也确实可以满足当下消费者对旗舰机的需求
——尽管还有差距,但这段差距比预期要小得多。
而这条产业链的保密级别之高,也打了所有国产厂商一个措手不及。
几大手机厂商直到Mate 60系列发布前小半年时间,才真正确认了华为归来的消息,这时当季产品已经定型,硬件上很难再做调整。小米错误百出的白皮书,也是在措手不及下赶工的作品。
我知道这条路太太太太难了。
产业链上游有数千家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的供应商,得把所有的力量汇聚起来,以最快速度迭代所有能做的、在实验室的、不能做的产品。
同样还有被逼疯的软件部门,怎样让手机运行在高能效比状态下,怎么让最新的架构与软件适配。
不是不允许有任何闪失。
而是所有闪失都有预案、预案的预案、预案的预案的预案。
想想这些时间进度、排期、对接,跨部门、跨公司、跨产业、跨地域。
还得最终盈利。
但凡你对工程项目有一点点了解和感受,都会跟我一样发出这句感叹:
哦™的,太难了。
华为的组织能力、工程能力真的堪称变态。
更重要的是,背后应该是很多中国人在憋着一口气。
“就是™的不能输”。
但去年华为还有一重封印没解开——产能。
今年下半年,这一重封印会慢慢解开
我可以从侧面说说这个事
华为MDC610里面的计算芯片,跟昇腾910的架构与面积相似,考虑到良率问题,一个MDC610,大概能切出来7-10颗麒麟9000s/9010s出来。
所以在去年底,芯片产能的分配非常紧张。
一边是Mate 60系列呼呼卖,一边是问界M7智驾版呼呼卖,还有一边是昇腾910B呼呼卖,产能左右为难。
今年虽然这仨还在呼呼卖,但阿维塔11/12的产销量也上来了,昇腾910B卖的更多了。
华为也能腾出手做下一代更废机台时间的芯片了。
——当然,距离这一重封印大解除的时间可能还有几年,但进度大概率还算快,至少搁五年前我都不敢想国产设备能做到这种程度。
华为也因为这层封印的松动,产品方面有不少更新更有趣的。
例如传闻中的三折折叠屏——真正能做到展开后也是主流长宽比。
再比如传闻中的Nova新品,把某些高端特性又一次下放。
还有下半年的Mate系列新品。
再深一层,到供应链来看,不少国产化的趋势更有意思。
前些年,手机上的零部件国产化,主要聚集在“含硅量”低一点的环节。
比如各类结构件(中框、按键、USB口)、PCB板、玻璃、陶瓷、扬声器、麦克风、电池、镜头,以及各类屏幕、摄像头模组。“含硅量”相对较高的,是手机屏幕。
近两年来,各种“含硅量”更高的出现了,从扬声器功放、屏幕驱动芯片,一直到各种射频芯片,都有了国产化解决方案。
一台完完全全国产化的手机,在现阶段,已经不是华为一家能做的事情了。
各家手机厂商,都可以攒出来所有零部件都来自国内供应商的整机产品。
很多更趋向于压缩成本的手机,除了SoC及相关外围一点的芯片,剩下的几乎能国产化的都国产化了。
甚至包括长存长鑫,也开始向手机厂商们出货,能满产都满产了。
图像传感器在这个阶段走得也更快一些。
由于苹果采用了类似LYT808的图像传感器,对于索尼的产能需求从上一代增加了接近50%。三星突然摆烂不怎么更新消费级图像传感器(虽然技术上依然大量发论文),SK海力士退出市场。
这种海外供应缩小+国内企业牛逼之下,国产手机厂商也快速使用国产图像传感器。OV64B凭借极具性价比的价格杀入国内手机厂商的中高端副摄/中低端主摄。
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更关键的零部件国产化,是过去几年来,厂商们能将手机价格持续下卷的重要原因。
所以,今年下半年,各家的产品力都可能会拉到非常夸张的水平。
这也是华为Mate 60 Pro系列回归的意义。
一点旧文,感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