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丹的回答
现代金融体系有一套设计,就是如何把未来的钱拿到现在来花,但风险是滞后发生的,这种透支一方面需要舆论引导,比如消费主义与身份认同等,另一方面,就是要设计的足够吸引人,比如很多都是按天算利息,显示利率压力小,几遍如此,还不足以吸引市场的信贷需求,就有了这类气球贷,前面只需要偿还很少的月供和利息,越往后压力越大。
气球贷有很多种,比如前期的利率“优惠”,可以享受极低的贷款利率和月供,优惠期之后则是浮动利率,表现出前小后大的还款方式,结合金融体系的分利模式,当时贷款就可以创造投资、消费和绩效等等,但风险是滞后的,尤其是长期贷款,人们在过热周期预期未来收入总是增长的,钱总是越来越不值钱的通胀,所以更加关注短期的偿债压力,在风险爆发之前金融从业者的绩效早就兑现了。气球贷恰恰就是这类短期月供较低的信贷,这类政策往往针对的就是短期偿付能力较弱的群体,如果金融体系又恰恰的因为绩效放低风险,著名的次贷危机就和这类气球贷密切相关,如何让穷人也能在背上极高的杠杆是整个旁氏信贷能玩下去的原因,也是旁氏信贷崩溃的根源。
而该问题的贷款可能更像气球,每期还款金额较小,而在贷款到期日还款金额较大,最重要的是贷款期末,往往还要配合另一个工具-续贷,也就是当抵押贷款到期以后,再发放一笔贷款,从而完成上一个贷款的偿付,前提是抵押物不要大幅缩水,且贷款人能够稳定的创造现金流来偿付每月的贷款,假设抵押物价值大幅缩水,或者贷款人现金流连利息都无法承担,则出现系统性的违约。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当时被曝出的经营贷问题,房地产下行,银行再抵押贷款额度直接减半,结合其中有些人连玄学投资这种垃圾也敢信,最后新贷款额度大幅下降,旧贷款偿付就是问题,当然这种是不是咎由自取就仁者见仁了。
回到该问题,金融本身并不会变出财富,也自然并不会消灭风险,不管是气球贷也好,接力贷也罢,都是把未来的钱拿到现在来花,风险放大后丢给未来处理,而未来经济增长好,劳动保护提升还能消化风险,如果做不到,去杠杆周期谁杠杆高谁风险大,其实都不用等到未来,这几年已经是高杠杆群体左右腾挪极限频发的时候了,政府杠杆有纳税人和卖出国资兜底,企业有限责任,无非破产,唯独居民是无限责任,加了杠杆可没人给你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