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为什么迟迟不批准诸葛亮祠?

知乎热榜2个月前发布 NIUC!
480 0 0

杨沐梓的回答

答案很简单,因为给诸葛亮立祠其实根本不符合当时通行的礼法。

三国志 卷35 裴注引《襄阳记》曰: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于道陌上。
通典 卷50: 汉制,祭功臣于庭。生时侍宴于堂,死则降在庭位,与士庶为列。

汉朝的制度就是:即使再大的功臣,也不会专门立庙的,最高殊荣就是配享先帝之庙。

因此诸葛亮配享供奉刘备的昭烈庙才是该有的待遇,单独立庙反而是喧宾夺主,明显逾制了。

PS: 当然这是官方礼仪,民间私自立庙,所谓“淫祀”现象,其实也不少见。

三国志 卷1: 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馀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
三国志 卷1裴注引《魏书》曰: 初,城阳景王刘章以有功于汉,故其国为立祠,青州诸郡转相仿效,济南尤盛,至六百馀祠。贾人或假二千石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民坐贫穷,历世长吏无敢禁绝者。太祖到,皆毁坏祠屋,止绝官吏民不得祠祀。及至秉政,遂除奸邪鬼神之事,世之淫祀由此遂绝。
三国志 卷52: 权妻以策女。年二十七,起家为豫章太守。下车祀先贤徐孺子之墓,优待其后;禁其淫祀非礼之祭者。

所以啊,刘禅迟迟不批准诸葛亮祠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真正特别的其实是他最终同意了立庙。

三国志 卷35 裴注引《襄阳记》曰:言事者或以为可听立庙于成都者,后主不从。步兵校尉习隆、中书郎向充等共上表曰:“臣闻周人怀召伯之德,甘棠为之不伐;越王思范蠡之功,铸金以存其像。自汉兴以来,小善小德而图形立庙者多矣。况亮德范遐迩,勋盖季世,王室之不坏,实斯人是赖,而蒸尝止于私门,庙像阙而莫立,使百姓巷祭,戎夷野祀,非所以存德念功,述追在昔者也。今若尽顺民心,则渎而无典,建之京师,又偪宗庙,此圣怀所以惟疑也。臣愚以为宜因近其墓,立之于沔阳,使所亲属以时赐祭,凡其臣故吏欲奉祠者,皆限至庙。断其私祀,以崇正礼。”于是始从之。
三国志 卷35:景耀六年春,诏为亮立庙于沔阳。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诸葛亮深受蜀汉人民爱戴,百姓有祭祀需求;另一方面则大概率是刘禅对诸葛亮感情很深。

这点从刘禅对诸葛瞻的厚遇也可看出。

三国志 卷35: 年十七,尚公主,拜骑都尉。其明年为羽林中郎将,屡迁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瞻工书画,强识念,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景耀四年,为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并平尚书事。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