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扬的回答
正是因为媒体每年都热衷于报道一堆坚持高考数十年的案例,才激励着这些人数十年如一日地无意义地坚持高考。
如果你长期关注过这些案例中的人,就会发现,他们身上的共同点其实还是挺多的。
首先就是,有一个关于高考非常大的“当年的遗憾”,当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参加高考,没有发挥好,考上了没能上等等,然后现在就要坚持去高考,弥补当年的遗憾。
其次就是,虽然说出来是坚持几十年都在备战高考,但是仔细分析他们备战高考的过程,一点也不像是苦大仇深,备战高考,誓死考到底的样子,甚至他们的所有行为都是学校里老师重点反复批评的反面行为。
我看这些报道,如果有视频的话,拍的他们的复习过程,几乎没有人去认真研读教材或者教学资料的,几乎都是在那看各种题,大部分都还是往年真题。
这种不重点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去补强补漏学习,天天拿着真题反复去写去做的行为,就是典型的自欺欺人的低效率无意义复习行为。
当年周口那个被别人冒名顶替上了大专,后来自己坚持考十多年的报道,也是拍的她晚上在家复习,就是拿着一本往年真题,在那里反复写,也不买什么教辅资料,所以考试十几年都没上本科线。
这个梁实更绝,连真题也不写,直接看答案... ...
第三就是,名义上是一直在备战高考,实际上一年里真的用来学习的时间寥寥无几,现实中的主业才是他们时间精力的大部分,备战高考只是偶尔想起来了,就看看真题的爱好。
还有很多其他案例,我看他们的复习过程,基本上都是选了那种最低效率的。
这也很好地解答了很多人的疑问,复习几十年,就那么点知识,怎么提分效果那么不明显呢,很多人考一辈子都是二本左右的分数,甚至本科线都上不了。
第四个就是,即使某次考上了还算可以的学校,也会找各种理由不去上。
这些年我见过的这些高考钉子户,基本上都是这一个套路,可以说,高考已经成了他们人生的一个重重的底色,万一考上去上了,还毕业了,那可怎么办?
另外,我见过一些多次高考,最后还去上大学的,基本上都是当年为了钱复读的,本来分就高,对清北也没啥执念,但是扛不住当地很多中学有高分指标啊,你考够多少分就给多少钱,所以我还是见过不少,头一年就能上985,第二年就稳上华五的人,还是复读了五六年,华五前十等各种高校录取了一个遍,最后奖金拿够了,才去报道上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