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萨学院冷哲的回答
流脑啊,这是可能是一个对很多人来说,即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吧。
熟悉的原因是,每一个人在出生以后按着国家要求,都需要接种免费的流脑多糖疫苗。
陌生的是,好像很久没有听过身边出现流脑的病例了?
确实是这样,我国流脑感染数字是连续多年持续降低,根据《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2022年我国流脑发病例数为59例,死亡人数为5人。
但你们知道,中国曾经是一个流脑感染非常严重的国家吗?
1950年至1979年的30年中, 我国共报告流脑病人877万人, 死亡57万人。该死亡数占全国同期传染病报告死亡的1 / 5。感染最高峰发生在1967年,那一年全国共有304万人感染流脑,死亡164000人。在当时,每8年-10年,中国就会出现一次流脑大流行疫情。
在哪个年代,大批的孩子在感染流脑1,2天内,就伴随着抽搐,呕吐,最后死亡。这放在现在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也正因为如此,即便在80年代后,随着疫苗的普及,流脑感染数字直线下降,但哪怕到了2022年已经不足100例,我们依然把流脑放在了法定乙类传染病里,主要是曾经的伤,太痛了。
流脑的病原体,跟流感不一样,它不是病毒,而是一种细菌,叫做脑膜炎奈瑟菌(也有叫脑膜炎双球菌的)。它的传播途径与其他常见的呼吸道传播感染源类似,可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传播。
流脑最为凶残的是致死率和致残率。
流脑病死率高(超过10%),在目前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病死率排序前5位。 同时流脑预后不良,严重影响生活。20%的流脑患者会留有严重的肢体和组织的伤残,1/3的感染者终生伴有和神经系统损害有关的智力、视力、听力、运动能力、感知能力等后遗症。
脑膜炎奈瑟菌的传播途径就是人-人。虽然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控制以及疫苗接种,但依然无法消除流脑的传播,原因是什么呢?
核心一点就是,脑膜炎奈瑟菌这东西传播并不是一定致病,很多人是无症状,或者少数是轻微症状,这种隐形的传播是非常难以发现和控制的。
比如一些流脑的典型的发病过程是这样的:
脑膜炎奈瑟菌可在长期黏附于人上呼吸道表面而不引起任何临床的症状,我们称之为“无症状携带”。
然后到宿主身体发生疾病,比如病毒感染的时候,病毒感染损害呼吸道粘膜,降低黏膜屏障致密性,定植的流脑细菌则顺势而入,穿过黏膜屏障进入到血液引起严重感染,称为菌血症,细菌随血液循环到达神经系统则引起脑膜炎。
而同时,这些无症状携带者或者感染者,也同时会成为流脑传播的重要传染源。
所以目前针对流脑最好的办法依然是打疫苗。脑膜炎球菌可分为A、B、C、X、Y、Z、E、W、L、H、I、K等12个血清群。侵袭性脑膜炎球菌性疾病主要由A、B、C、Y和W等5个血清群引起。我们的免疫规划里的疫苗可以有效的预防流感的感染,可以达到接近90%的保护率。同时还有很多自费的流脑疫苗可选。
我们之前科普的关注角度一般都是冬春季节的1,2岁的儿童的流脑感染情况,因为有数据显示,中国2014年-2018年各年龄段的流脑病死率中,1岁以下流脑患儿病死率高达25.06%,每4个1岁以下的流脑患儿中,就有1例死亡。
但实际上,还有另一个群体容易被忽视,就是青少年,尤其是10至19岁的人群,也是一个高发病率较高群体。比如这次死亡的两个初中生。
回顾下历史,为什么1967年我国流脑的感染和死亡病例最高?就是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全国学生大串联,导至的学生大量的密集行动带来的危险后果。所以当时大量的感染和死亡的人群,都是青少年。
现在也是一样的问题,这个年龄的学生在校密集环境活动角度,同时免疫系统也未完全成熟,感染几率很高。而且另一个不应被忽视的,流脑疫苗也不是终身有效,都是有保护期的。按着我国强制接种的安排,一般是1岁内2针,3岁一针6岁一针。在10多岁的时候,6岁那一针的保护力刚好也开始衰退了。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个年龄段的保护力,可能未必比低龄的要好多少。
另一个就是要考虑新冠疫情的影响。
在疫情期间,因为良好的防护措施,流脑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例如,英格兰在2020年4月至8月期间的流脑发病率比2019年同期下降了75% 。法国在疫情封锁期间的流脑病例数也显著减少。
而在已经解封后,流脑发病率开始回复,甚至部分地区超过了疫情前的水平。这里边有防护水平放松的原因,也有是因为一些人疫情期间没有给孩子及时接种疫苗的问题。
但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就是新冠病毒本身的影响,前边也提了脑膜炎奈瑟菌可在长期黏附于人上呼吸道表面,当病毒感染损害呼吸道粘膜,降低黏膜屏障致密性,定植的流脑细菌则顺势而入。新冠病毒本身在感染期间就可能增加脑膜炎奈瑟菌趁虚而入的机会,另一个就是新冠感染也会造成一些人群的呼吸道粘膜损伤,甚至是免疫系统失衡。
所以作为后疫情时期,大家还是要多留个心吧,对于流脑来说,如果发现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等疑似流脑症状,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