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星空的回答
1、事实证明,AI没有护城河。
OpenAI烧一万张显卡大力出奇迹后,追随者可以沿着既定的方向,节约大量的资金和尝试,能够迅速的跟上。
现在没人提chatgpt3.5了吧?
因为短短一年时间,很多消费级显卡上跑的开源大模型已经接近甚至超越chatgpt3.5。
阿里不差算力,阿里不差人才,给了方向就能跟上。
去年的时候我还用chatpdf、chatdoc这类收费软件(底层是chatgpt)分析财报,现在换成了kimi和通义千问,可以同时分析几十份研报,效果十分的惊艳。
OpenAI靠烧显卡依然能领先,但很难做到断崖式领先,领先优势连一年都保持不了。
再看看Sora,我拿到了快手的可灵内测,效果非常好!已经很多朋友在用可灵出AI电影了,Sora还是PPT状态。
在Sora预发布之后,很多人认为中国被领先100年的时候,小米、字节、小红书都发布了秒级生成数十张甚至数百张高清晰AI图片等相关开源工具,需要了解的是,一张图片就是一帧视频,所以中国的企业并不差。
只不过,中国企业缺乏先创能力,但不缺追随能力。
我觉得这就够了。
我觉得没什么问题,汽车是本茨先生发明的,现在奔驰集团的第一二大股东是北汽和吉利,第一大汽车生产国是中国;飞机是莱特兄弟发明的,C919也飞了很久了;火车是乔治·斯蒂芬森发明的,现在跑的最快的是中国高铁;手机是马丁·库帕发明的,现在第一大手机生产国是中国... ...
2、大模型的未来定位是通道,甚至可能是免费为主
很多用chatgpt的同学,用了kimi、通义千问等国产AI,会发现日常应用方面,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那么chatgpt的收费标准就很难确定。
这样的局面,很像当年导航软件免费。
高德和百度免费了,专业做导航的凯立德躺枪挂了。
最终通义千问很可能成为阿里云的云原生大模型,收费极为低廉甚至一定程度上免费,哪怕比chatgpt最新版有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应该也不会特别大),企业用户都是能接受的。
据报道,亚马逊正在研发自己的大模型,应该也是类似目的。
所以NBHH的OpenAI,现在不断的搞花样增大估值,将来很可能沦落为被收购结局。
在AI落地场景领域,中国也远远多于美国。
举个例子,我正在负责自动写凭证的AI项目,前期用的是开源的chatglm,最近正准备切到qwen2.0。
没有商业化应用场景的AI是空中楼阁,会是下一个元宇宙。
什么样的企业会对传统业务流程进行AI化改造?
事实上,中国企业的落地场景多得多,从实际应用来看,AI数字化转型成本要低于以前信息系统驱动的数字化转型,中国企业转型的动力也远远大于美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