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多野猫叔的回答
谢邀
2024年了,我只能说,谁还不往“床下”存点酒呀?
电子领域讲究摩尔定律,意思就是:买也得买新的不买旧的,速度和效率成倍增加,越来越快。
而饭桌酒圈!向来只藏旧的,肚子里喝新的。
但《茅台1935》的二度升级,建立了一个新的游戏规则
这回再看大家...也包括猫叔自己,不仅要藏老酒,也要追新货了。
按照以往,大家都知道,“白酒的属性”除了性价比高的口粮,
最大应用场景就是《宴请办事和送父母、长辈》,最后的隐含才是收藏。
所以...最重要是什么?
是:
一来为:办美事;
二来为:微醺促进感情;
三来为:等都高兴了,故意留在桌上没开封的新酒,才是给对方留念想“且顺理成章带走的小九九”。
但是现在隐含的部分,会有一个小小的“价格带问题” !
大家还会用那些每年3K+抢来的顶格收藏酒,上餐桌么?
就算上!他们也一定不喝,所以难成尽兴。
而大型宴请,平替糊弄的其他“非茅白酒”又太多。
而结果很有可能是:大家看着不错,心里不说,喝着却不行,就算最后散场,连带走的意愿都没有,在此微醺促进的感情,也很有可能换来的是:一场"没有印象的谈天局"。
所以怎么才能又尽兴、又微醺,顺带还能放在收藏柜里呢?
如果我们把:喝着不错+宴请后的顺理成章+有点收藏属性的需求进行组合
如今二度升级的《茅台酱香1935》已经无限接近这个“版本答案”
1、收藏与价值
收藏讲究酒质、工艺、特点。
在原料上要求纯粮,从特征上考究酿造成本,而成本又来自酿造条件的限制。
这种限制最终导致产能受限,形成物以稀为贵。
而收藏的标准也不用猫叔多说,以前就分享过一系列“白酒收藏的标准条件”
一:考究传统工艺
茅台坚持用古法纯粮酿造,以高粱做沙,煮熟,和小麦曲三分,纳粮在地窖之中,经月许,再蒸烤,再复酿,经过数道工序后成品初见!
此前就有文人墨客提笔赞扬其工艺:初为生沙,三四轮曰燧沙,六七轮曰大回沙,以次概曰小回沙,终乃得酒可饮之。
大致意思就是:工艺之妙,复杂程度之深,令人叹为观止,所以在岁月的沉淀中,多少白酒企业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而茅台依然恪守着传统工艺传承的使命。
二:特点
茅台镇紫红色土壤,内含多种矿物质,赤水河水质入口微甜。自然气候极佳,所酿之酒,尤其甘美。
如果这还不算顶尖特点?
那就没法解释,从清朝初年开始,老网红茅台回沙酱香系列酒,让古人津津乐道,酒质扬名千里,独步天下,爆品百年了。
下面大家可以对照这个表格,直接拉到《高端白酒的第三列》
↓它已经诠释了茅台产品线的一切。
而在茅台系的价格带中:
一类是富哥们每年必囤的“飞天茅台”;
一类则是逐渐成为收藏习惯的系列酒:茅台1935、赖茅等等...
如果放在同一个时空回到过去,
茅台1935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当年同样价格小贵,而如今已是价值传奇的赖茅,
又或者是下一个:同样当年价格小贵的茅台1704,
如今成为收藏界的一哥,且一瓶难求呢?
这可不是什么液体成为黄金的科幻故事,
而是馈赠每一个收藏家应有的奖励。
2、品牌
为什么经销商和藏友对收购茅台情有独钟呢?
在藏酒的价值标准中,表面看到的是特点,但实际上茅台的传承才是核心。
从清代初就一路狂奔,
从古法开始利用优酒烧房,酿出茅春、茅台烧春等佳酿。
根据曾宇老师撰写《陈年白酒收藏指南》的记载:
经历1704年的正式改名《茅台酒》,
再到1879年的《王茅》,1896年的飞天仙女,百年老窖,
1929年的赖茅烧房,终在1951年,把三大优质烧房整合。
猫叔知道的酒企太多了
它们顶多算穿越周期,而如今的茅台呢?横穿的是整个中国历史
所以不难理解,藏酒,收酒,必有茅台!而且所有系列,讲究“全须全影”
有人说宁可藏错,不能错过,而对于茅台的产品线来说
并不存在藏错,只有不经意的错过。
3、口感升级
二度升级的茅台1935,不得不说,酒体上得到了整体优化。
还调增了茅台产区基酒比例,以“酒勾酒”的方式有机融合两个稀缺产区的基酒,
产线也已经定位在了赤水河流域核心产区(和义兴产区),
以及贵州茅台酒地理标志保护核心产区。
以前的版本可能还有些“系列酒的特征”,绵柔但回味不深。
而升级后的1935霸气外露,酱香突出、臻雅细腻、醇厚细致,从酒体的丰富度、再到味蕾碰撞的细腻感,再也没有系列酒的回味不足等缺点
如果现在来品,你也能明显感觉到茅台1935,回味厚重且拿捏有度。
未来!不论从喜事办宴、金榜题名、升职升薪,
再到藏界的地位,占有率、稀缺度上,必然会有所拉升。
最后不得不提一嘴茅台1935的新包装,对比以前的老包装,升级后的包装气度非凡,
东方极简风,金红配色,送人送礼显大气。
所以...茅台1935到底值不值得入手呢?有句俗话说的妙,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请也值得,藏也值得!
温馨提示:理性适度饮酒,未成年不要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