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哥的回答
1000块钱地铁投5天广告,300个微信好友验证请求,正经公司来招聘,有二三十家。
其实就算是没找到工作,我倒觉得求职者这波也算是比较划算的。媒体争相报道的也有21家,给足了很大的曝光度,上了热搜新闻也能走红的。
有网友提到,他搞错了受众对象,应该去飞机场举个大牌子,那样找工作既显眼也能反向猎到老板。但是,招聘也有HR和用人部门负责人会留意的,地铁受众其实也并没有什么不妥。
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我也有被震惊到。因为我的认知里,好像没见过几个求职者会去地铁这样的公开场合投递大的开屏广告。
一方面是觉得老实人应该都抹不开面,潜意识会觉得找工作应该是偷偷的进行,尽量不让别人知道,让朋友和家人担心啥的。
另一方面觉得求职的成功率并不高,或者说很多人未必是冲着真心找工作去的,要么就是抱着娱乐的心态,再要么就是冲着当网红去的。
但是新闻里可不止这一位主人公,好像还有好几个求职者都是这样干的。
一开始我真认为,是这些求职者们是觉得现实找工作太难太卷了,所以想通过另类的招聘渠道凸显自己。
要么就是真的奔着找工作来的,希望在雇主里挑自己喜欢的,而不是被雇主轮番挑选着去面试。
再要么就是奔着做网红去的,稍微花点小钱,整个大的流量曝光,以自己为媒介,撬动新的直播杠杆。
但仔细看流量褪去后,这位求职的主人公并没有接受MCN要孵化他做网红的邀请,因为他觉得太束缚了,还没到谈薪就放弃了。
所以说,作为一个普通求职者,我觉得他是有自己清晰地职业规划的,或许确实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因为从通篇采访的内容来看,他是有比较心仪的岗位方向的。
他说最吸引他的是几家做AI培训的公司,月薪两万到两万五,很不错的机会,只是自己不争气,实力太差,没有通过面试。
他自己也尝试过投简历给一些互联网大厂,想做AI开发工程师,但现在现实告诉他,连那种名校毕业的硕士都找不到这种工作,自己本科毕业还是非计算机专业的,怎么可能找得到?
所以,接下来的场景就是,拒绝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也面试不上自己想要的工作。属于那种高预期得不到,低预期不想要的。
作为打工人的角度来说,我觉得这其实都是人的常态选择。有自己的选择和想法,并没有什么不妥。
如果真的到了那种吃不饱穿不暖,裸辞半年都没工作的地步,肯定都会优先解决温饱问题。但能支撑着他继续求职,说明还是有选择空间的,至少兜里还是有能力可以为选择买单的。
更何况他本身的履历也并不差,一连串的获奖荣誉标签,还有不平凡的工作经历,都在展示着自我。
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无非就是选择问题。
要么就是主动降低预期,从大厂标签降到中厂、小厂。再要么就是提升职业竞争力,就需要提升更多关于岗位专业能力上的背书。
总而言之,普通人如果是真心想要找工作,压根做不到那种随性洒脱的态度。真要是职业规划特别坚定地那种人,也是有足够的底气和话语权的,这也不是普通人该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