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苍离的回答
这种心理学学习是无效的。
容易以己度人是由于感知样本后的同质化严重,造成了过拟合。
有些朋友问我【过拟合】和【欠拟合】怎么理解,在这里顺道说明一下吧。
过拟合,可以理解为,样本集多样性不够(或者我们感知的维度和视角过于单一,造成样本的多样性维度被忽视了),导致我们阅读之后,抽象出来的规律是一个不普适的规律或规则。
欠拟合,可以理解为,样本集数量较少且过于离散,导致我们阅读之后,抽象不出合理的规律,进而可能由于个人期望和喜好,加入个人幻想的内容,来凑出来一个所谓的规律规则。
放在学习上,欠拟合可以几乎等同于思而不学则殆;过拟合可以简单化的类同于学而不思则罔。
在心理学学习上,常见的情况是,学习者潜意识中,有一种蜜汁自信的主角感和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自己是世界焦点的强烈自恋,在阅读心理学文献和案例时,都以自己的心态代入,也就是无论多么多样化的样本,都用自己已有的认知舒适的角度去解释、分析和处理。
那么学了一通,也不过是把自己极为潜力巨大的认知进行了潜力提升的加强,自我验证而已,自以为获得了“科学”的背书,然后心安理得的以己度人。
这种过拟合在社会科学领域极多,有的人学了一辈子,也没走出自己原生家庭箱庭世界给他设置的边界,而学习本身,也成了为这种浅薄认知所涂抹的妆粉。
认知的底模(皮亚杰称为基模)非常重要,这玩意天天迷之自恋,在感知层面就把样本集有效性干掉了,学什么社科都是白搭。
以上。
供参考。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