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兰的回答
我觉得以前写过类似的回答,但很多小白(无贬意)爱好者根本看不懂,我昨天还在评论区下面看到问什么是 5D + 50 1.8 的,说这一堆数字是个啥。
所以这次我决定换一种思路来写,尽量不出现一些数学符号一样的东西。入门爱好者可以不必浪费时间,直接双击以下图片关闭页面。

01 / 取景方式
单反跟微单相机最大的区别是就取景方式。
➊ 单反
单反必定有一个光学取景器,拍摄的物体光线从镜经过反光板再经过棱镜的反射,最终通过取景器到达人眼。

整个取景过程,其实不需要任何的电子设备参与(参数显示、光圈调节那些不算),是一个纯光学的过程。用户通过取景器看到的,其实就是现实世界光线的反射,是实时的,没有任何延迟的画面。
当然,后期的单反也可以通过 LCD 屏幕进行取景,但用于取景的光路系统是必定存在。
➋ 微单
微单则不一样。
首先微单未必有取景器,不带取景器的微单不在少数,比如富士的 XA 系列、尼康 Z30 等等。微单在拍摄的时候,被摄物体的光线通过镜头直接投影到传感器上面(下图的 image sensor)。然后,传感器把光学影像处理成数字影像,再通过电子取景器或者显示屏传达给用户。

无论有没有取景器,微单的取景过程都需要高度的电子化。单反尚可在关机状态下取景,但微单关机后什么都看不见。
微单这种取景方式,相对单反其实有两个大优点:
所见即所得:微单取景器里看到的画面,曝光程度跟实际拍摄出来的是非常接近的。不需要像单反那样,把照片拍摄完成后,再看回放才知道是否曝光正常。
主体识别:微单在取景的时候,可以自动识别、跟踪人脸、动物、交通工具。很多场景下,用户只需要关心构图,不用去管对焦点位置。
以上两个优点,其实都极大的提高了使用体验,降低了使用难度,对新手用户来讲十分友好、有用。

因为取景方式上的变化,微单相对传统单反去掉了棱镜、反光板等一些非常占空间的零件。这让多出来的空间安装防抖组件成为可能。因此,现在多数微单都带有机身防抖功能。
相应的,也因为不需要取景器,通过屏幕就可以取景。微单的体积可以做得非常小巧,比如现在大家熟悉的理光 GR3 就是一款极小巧的微单。

02 / 计算摄影
得益于防抖组件等的加入,微单的计算摄影所占比例更高了。
比如现在很多微单都可以通过防抖组件的抖动,进行像素位移,从而可以拍摄更高分辨率的照片(一般是传感器原始分辨率的 4 倍)。比如富士的 GXF50SII 可以使用 5000 万像素,合成 2 亿像素的照片。

另外,微单很多已经开始支持美颜等实用功能,很多女性用户拍摄完成就可以直接上传分享到社交网络,省掉磨皮等步骤。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很多。总之,微单现在在计算摄影方面相对单反是遥遥领先(虽然这跟各大厂几年前就停掉单反产品线有关系)。
03 / 续航
这里能说的其实不多但很重要,一句话:一般来讲单反的续航能力要强过微单。
这是因为单反在取景的时候几乎不怎么消耗电量,很多单反随便都能拍上 600 ~ 1000 张(具体看型号、电池容量)。这也是单反为数不多的优点之一,不过这个优点随时技术的进步已经慢慢变得不明显。
微单就相对弱一些,现在普遍都在 300 ~ 700 张之间,因为它取景的时候需要传感器、屏幕都保持通电状态。

04 / 法兰距
刚才也说到,因为反光板、棱镜等组件的去除,让微单的空间再加紧凑起来,这也让微单的法兰距(可以理解为镜头最后组镜片到传感器的距离)变得比单反更短。
下图中,蓝线到红线的长度,就是法兰距。

其实对于绝大多数用户而言,这个法兰距的缩短意义不是特别大,也就是让整体系统的体积缩小了一点点而已。但对于喜欢折腾的用户来讲,更短的法兰距让镜头的转接成为可能,这也是这几年老镜头被炒起来的重要原因。

05 / 总结
考虑到微单的便利性、体积大小、镜头群更新等综合因素,现在不管是不是入门级用户,购买相机都优先考虑微单,而不是即将被时代淘汰的单反。
除非,你的目的是买来收藏、把玩,那样可能宾得的产品你可能会非常喜欢。

我是 @阿斯兰 ,关注我,有更多摄影、相机相关话题更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