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泠的回答
数千年来,人们经常在享受技术成果、迷恋技术产物的同时错误地对技术表达担忧。提问者的“俺寻思”毫无新意,充其量是为心理学提供了可以忽略的观测数据。
读者可能亲眼目睹了过去数十年间世界各地惊慌失措的人们张嘴抨击搜索引擎、电子游戏、漫画、武侠小说、电视、广播、电影——抨击广播和电影的声音显然已经少了许多。
1931 年,John Bakeless 担忧新式印刷机与无线电会将少数人的观点高效率地复制并分发给数百万人,让少数人控制整个大陆的“思想和激情”。
1927 年 3 月 7 日,东京一名小学生(11~12 岁,男)给邻居家的太太(35 岁,女)写了很多情书,后来更盗取其晾晒的内裤,遂被报警捉拿。同期,东京一名小学生(13 岁,男)强奸一名女童(8 岁),被擒后自称是受电影的影响。上述两件事都刊登在《读卖新闻》,日本教育家怒斥电影导致日本青年堕落。
二十世纪初,曾有学者声称,电话会破坏人与人建立联系的需要,会导致大范围的社会孤立。
十九世纪,有人声称,自行车会破坏女性的“女性气质”,经常骑自行车会导致女性面容憔悴。
公元前 370 年左右,古希腊有人说,写作可能会损害人的记忆力:你要是将你的观点都写下来,你就不用将它们记在脑子里了。
随着时间流逝,人们对熟悉了的“新事物”的恐惧感和新奇感一同消退。
可以参考英国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根据人们的表现总结的“科技三定律”:
一、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
二、任何在我 15 到 35 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
三、任何在我 35 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
“科技三定律”可能反映了人的一些由演化塑造的特性:年轻个体相对容易觉得新接触的事物带来机会,生活了一段时间的个体相对容易觉得已经熟悉的事物是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新接触的事物带来风险。
读者可以将视角拉得更远:
- 从古人类化石上的痕迹看,一万年前有 12% 的人被人类武器打得伤及骨头;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合计 20 亿人口,死亡约 7000 万,死亡率 3.5%,低于十九世纪观察到的大洋洲岛屿部落仇杀;
- 圣佩德罗苏拉是洪都拉斯第二大城市,二十一世纪初的凶杀率达 0.169%,多次被评为世界最暴力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