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苍离的回答
这事情不难。
本文会写一个通用的方式,并先说明其原理,不希望了解原理的人,可以跳过前半部分,直接看后续阿拉伯数字序号的步骤。
这个方式的弱点是效率一般,但优点是,每个人无论基础如何,都可以有效使用。
对于大多数人,在认知提升上,阻遏因素主要源于舒适感成瘾所带来的自洽依赖。
而这种舒适感,是在自有知识体系、知觉、经历和范式等等系统构建下,对于外界和自身的一种过拟合和对称性的解释。
对于过拟合,可以理解为,用自己舒适的方式和逻辑去解析和解释,而不是用更有效度(Validity)的方式。
比如,人们很容易被光环效应影响,从而爱屋及乌,把某个领域有一定专业美誉度的人,看成什么都相对完美的人设。
对于对称性,可以理解为,用最熟悉且最节省算力的方式去迭代基膜、执行范式,而不是用更有信度(reliability)的方式。
比如在报考大学志愿上,人们非常容易接受,当前哪个专业就业有优势(作为一种成功范式的复刻),从而报考这个专业,而较少的深入研究4年后该专业的存量人才、人才缺口和行业预测。
那么,只要在过拟合、对称性两个方面进行操作和突破,并且不被舒适感成瘾所完全遏制,人们的认知就可以进行提升。
具体而言:
1,解构多样化的现实环境样本。
简而言之,就是要脱离自己熟悉的环境,去接触(可以是观察)与自己不是一个成长圈子、地域、专业、学历、职业、道德观等等的人,然后尝试包容多样化,共情他们的情绪、言行、决策等,共情之后,去解析他们的决策回路、道德观的来源、利益逻辑和社交驱动(人格外部性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对抗舒适感的办法是不要把对方看成同类,要看成另外一种人,以阻遏以己度人的过拟合和道德冲突产生的批判感。
2,对非主流文创现实主义文创作品的多频次阅读。
之前我总给一些朋友推荐《暗金丑岛君》,或者一些明显不在主流叙事的文创作品,其目的,就是在大家的多频次阅读下,体会世界多样性的极端化。
由于绝大多数人在现实中会进行人设管理,这种极端化在现实观察中很难获得和解析,但广泛存在(人格障碍者在成熟社会人群占比应超过15%)。
对极端化非主流叙事的阅读,能够帮助寻找不对称性,从而触发对于思想钢印和虚假舒适感破除或者迭代的涌现,以扩展认知深度和博弈宽度。
3,对认知科学和计算科学基础知识的了解。
这部分如果基础不彰,可以通过科普书、学术史来进行筑基,之前我在书单中推荐过很多这样的书籍。
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不是学会范式和做题,而更多的是了解其术语、概念,以及寻找其中与我们过往经历和实践中,一些未被发现的科学视角,从而帮助祛除过拟合和自洽。
4,在某个爱好领域,接触到最极客的内容。
人们的自洽,很多时候来源于对客观世界的低估化或者高估化。
因而,在任何一个爱好领域,去真的了解到,极客巅峰的能力和表达,都会帮助我们对整个自我认知的评估更加的客观,从而驱动自己有进步的意识。
同时,这种行为也可以让我们发现如何在别的领域进行赏析和进步,发现对于事物解析和处理的更多视角。
比如,你喜欢做饭,你就实践上开始练习,并且去真的搞明白最极客的米其林三星厨师是如何发明新菜的;你喜欢我的世界,就要知道在某类工厂设计上,世界记录保持者能做到什么样子,如何做到的。
现在自媒体上其实有很多赛道的类似内容,但都被低质量奶头乐给稀释了。
以上。
持之以恒的做这四点,半年下来,再回头看看。
有些事情,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