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衍的回答
严格来说,
保值是指——同一件商品,在一条时间线上的不同时间点,现在价格大于等于过去的价格。
但,
对于非标化的珠宝首饰,这样的情况,有,但比较少,且很多公开价格动辄九位数左右,时间跨度长达几十上百年,对于一般购买者参考意义不大。
所以,为了阐述相对合理,我搜了一个不算严谨勉强对比的例子。
2014年,
一枚斯里兰卡产地的无烧蓝宝石镶钻石戒指。
蓝宝石重约16.50克拉。
成交价30,000英镑 。
2024年,
一枚斯里兰卡产地无烧蓝宝石镶钻石胸针。
蓝宝石重约16.50-18.50克拉。钻石重约为4.00-5.00克拉。
成交价69,300欧元 。
这是真实的市场数据。
抛去汇率影响,前者大约28万人民币,后者约54万人民币。
当然,尽管主石产地一致,大小基本一致,但配钻大小,镶嵌的影响,品质的差异、款式的不同都会对价格产生影响。
就像一开始说的,最好的例证是同一商品,非标化的非天价的宝首饰很难在短时间内反复出入市场,而通用珠宝首饰专柜公价虽然在调高,又有些供给者控价之嫌。
所以,这个例子,几乎翻番的价差,至少可以说明一点——珠宝首饰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可以保值甚至增值的。
按理来说,更多实例来论证什么样的珠宝首饰能保值才是靠谱的。
比如上文的例子至少圈定了15ct+品质中上无烧蓝宝石的范围。
但类似的情况不胜枚举难以尽数,很多时候我们只能用泛泛的原材料拍卖数据,相对标准化的RAP数据来说明一些品类的价格趋势。但这些数据对于您的购买来说,又相对生疏、参考意义不大。
所以,我打算做不全面不严谨的经验总结,希望能给您鉴赏珠宝一二思路。
1、真正的珠宝首饰基本上都能在5年起步的时间跨度里做到保值,虽然这些珠宝首饰的二级市场相对不发达,转手变现率不高,但如果购买同一件珠宝首饰,现在支付的价格基本很难低于过去的那个时间点。
很多人的问题是,没有买到真正的珠宝,而只是购买用于搭配的便宜首饰。
2、抛去题干中提到的纯金属,保值的珠宝稳妥之举只在公认的贵重宝石范畴内,钻石、红宝石、蓝宝石(含彩色蓝宝石)、祖母绿、金绿猫眼。少量的其他品类也可以考虑,但仅限于大克拉或者高品质,最好为大克拉高品质,少数高品质的大量珠宝群也可。
3、圈定了品种之后,其次是品质。无烧无处理为优为上为首选,虽然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也困于丑丑的无烧,想转向部分美丽的有烧(并非有烧即美丽),但实际消费市场确实对天然无烧的价格包容度更高。
品质是个很难用语言尽述的点,比如鲜艳的颜色、完美的切割、舒适的净度、足够分量的大小,这些都会根据购买者的预算和审美不同而变化。需要指出的是,永远不要陷入“购买品种”或者“购买产地”的误区。举例来说,人人都知道红宝石是彩色宝石之王,而缅甸产地是红宝石的神奇产地。但并非缅甸红宝石就是一个完美的购买选项。我们需要的仅仅是足够美丽的缅甸红宝石。
有些人会说,我不懂啊。
基本上,如果你看不懂,最好的选择就是不下手。人们对于美丽的宝石有天然的鉴赏力,是的,你一定对美有天然的鉴赏力。如果你内心对这个东西不喜欢,不认为美,潜意识没有让你感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那么,就千万不要为了买一件珠宝首饰而买。千万不要认为她属于某个品种而能保值。这一点适用于所有非无色宝石上。要因为她符合你对美的认知再买。
3、我们看很多首饰拍卖的记录,品牌确实能一定程度上加持首饰的价格。并不是说品牌是多么骄傲的存在,品牌是一定程度上品质的背书。虽然上述两个例子都没有品牌,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如果你不能对品质进行评判,优秀的品牌可以让你省力很多。
最近有朋友吐槽,买首饰的渠道其实很窄,定制品质层次不齐,有时候挑石头的阶段就掉坑里了,更不要说做完了细节不到位。这个痛点的解决是每个人购买者都会面临的问题,所以,我推荐大家看一线品牌的高珠,最好有实力收入囊中,暂时没有实力至少也提高了眼界和鉴赏力。这些高珠在是按照长的时间线能够保值增值的角度去挑选的。其中除了材质之优、设计制作立意均有可圈可点之处。
也就是说,
优质的贵重珠宝制作的精良的首饰是可以保值的。
所以,不要贪便宜,不要图低价,不要论数量,要看人人觉得美但人人未必买得起或者舍得买的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