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张朝阳徐一鸿在对话中被问到如何培养物理直觉时,建议「刷手机的时间减少,多去外面奔跑」?

知乎热榜4个月前发布 NIUC!
430 0 0

朝朝暮暮的回答

在张朝阳和徐一鸿两位物理学的资深人士对话时,当有同学问起如何培养物理直觉这种科研能力的时候,张朝阳给出了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经验:小时候在自然界和自然有充分的接触。

如何看待张朝阳徐一鸿在对话中被问到如何培养物理直觉时,建议「刷手机的时间减少,多去外面奔跑」?

现在当家长的都知道让孩子亲近自然有好处,但很多对于好处的理解还是课余时间的放松,缓解近视多运动之类。

但却忽视了一件事情,人类本就是自然界的生物,人类的理解和认知实际上也是基于自然的。所以,人类经常到自然界活动,接触自然,对大脑发育、认知能力和行为模式的建立都有好处。

这可不是一家之言,在学界是得到广泛认可的:

法国和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与大自然接触对孩子的成长发育至关重要;与大自然接触过少,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严重不良影响。

国外在这方面比较成熟,1977年,法国曾经在学校中开展“环境教育”,后面这个词换成了“可持续发展教育”(EDD)。虽然关注的重点从“向内”拓展到了“向外”,从“个体”变为了“社会”,但是,核心途径是没有变化的,就是让青少年多接触自然。

进入现代以来,手机本身是有利有弊的,比如手机可以减少人们获取信息的难度,但是,手机获取的信息集中在文本信息和视频信息上,虽然能给人带来充分的视觉体验,但大自然能给人的是五感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全面体验。

人的发育和成长,是离不开五感的平衡发展的。

而更重要的就是,直觉。

张朝阳和徐一鸿在直播中,多次强调了物理这类学科中,搞科研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人的直觉,这也是AI取代不了人的关键所在。

直觉不是逻辑推理,不是理性分析,没有逐步推导的步骤,它的本质是一种迅捷、直接的本能意识,个体可以依靠直觉,跳出思维的束缚,达成一种突发的理解和洞察。

但直觉实际上是可以训练的,而训练方式之一就是人与自然的交互。前面说到了,人不仅是社会中的人,也是自然界中的人。而人在自然界中,从上古时期就高强度依赖并训练着自己的直觉思维。

当下,手机和互联网社会的底层逻辑是计算机思维,缺乏突发性,缺乏问题的多解。而自然界中依然保留着大量的训练场景。

当人在自然中行走,比如听到树叶的沙沙声、闻到土壤的气息、看到季节变换的颜色,这些体验可以加深人对环境的感知,提升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和从微妙的变化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自然规律变化是人观察和理解复杂系统的历史基础,这种观察有助于训练大脑识别模式和预判趋势,这是直觉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环境鼓励自由探索和开放性游戏,没有特定规则或时间限制,这种自由激发了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与直觉紧密相关;

自然环境对情绪有正面影响,能够减少压力和焦虑,提升心情。放松的状态,人的直觉会 更准确。

自然界中的危机,比如小虫子、摔倒等等风险,也是提升人用直觉应对危机能力的最佳训练场地。

如何看待张朝阳徐一鸿在对话中被问到如何培养物理直觉时,建议「刷手机的时间减少,多去外面奔跑」?

多维的思维方式在自然界中得到训练与正向反馈,那么直觉自然就以潜意识的方式构建起来了。

作为90后,经历过张朝阳所说的小孩频繁接触自然的时代,对于我自己来说,小时候在田野里奔跑、在草垛上看云、在小溪里摸鱼,不仅是一种美好的回忆,实际上也是我建立起如今认知并且面对困难时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