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的时候对书中的观点没有自己的想法,也不会做笔记和总结书中的内容怎么办?

知乎热榜5个月前发布 NIUC!
550 0 0

Loquat-Honey的回答

林语堂的观点:读书可以排脱俗气。

王小波的观点:学习可以生活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中。

读书的意义表现在哪里?

王小波:对待知识的态度

张五常对读书的看法:

如何做到有思想、有深度地读书?

读书可以增长人的智慧,但具体要怎样读,才能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但是在社会运作中起作用的是know how的默会知识,而不是know that的理论知识。

邓正来:《关于“生存性智慧”的一般观点》

邓正来:《“生存性智慧”与中国发展研究论纲》

邓正来:中国模式的精髓——生存性智慧

  我所谓的区别于“知识”的“智慧”,主要受到迈克尔·博兰尼、哈耶克和奥克肖特等论者所谓的“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或“实践性知识”(practical knowledge )的智识激励。从博兰尼等论者的相关论说中,我们可以获得如下洞见:(1)人类所拥有的知识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技术性知识(明确知识或理论知识)与实践性知识(默会知识)。前者的“主要特征是它可被精确制定,虽然制定它需要特殊技巧和洞见”;后者“被共享和成为共同知识的方法不是被指定的教条的方法,”其“正常表达是以一种习俗或传统的做事方式,或者,简而言之,是以实践的方式。”[5](2)源于对确定性的追求,与现代性的理性主义气质相适应的乃是一套技术性知识:“问题的核心是理性主义者专注于确定性。技术和确定性在他看来是不可分割地连在一起的,因为确定的知识,在他看来,是不需要在它自身之外寻找确定性的;知识,就是不仅以确定性终,而且也从确定性始,确定性贯彻始终的知识。”[6](3)然而,由于人的心智本身乃是一种社会和文化构成的产物,所以每个个体依凭其所感知的秩序(即哈耶克所谓的“感觉秩序”)而获得的知识,都与那种无法阐明的知识(即“默会知识”)有着内在关系;换言之,默会知识优位于其他知识。就默会知识而言,它是一种“能确使有机体持续存在”的知识,是与个人关于对事件的回应如何影响其生存的感觉相关的,而且也是由这种感觉形成的。[7]

  然而,就这类“默会知识”而言,我更愿意用“默会智慧”称之。我所谓的“生存性智慧”,乃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习得的、应对生活世界各种生存挑战的“智慧”。显而易见,“生存性智慧”这个概念的提出,将在很大程度上否弃那种唯“知识导向”的研究,并将开启“智慧导向”的智性探究。

  第六,基于上述论述,我们可以说,“生存性智慧”是地方性的,但是它区别于格尔兹所谓的“地方性知识”(local knowledge)。它是活生的,有效的,灵活的,或在某种程度上可模仿传播的;它主要是中国人家庭教育和人际聚分的结果,而非正规学校教育的知识、学科和科学范式的产物;它因时空不同而不同,因个人地位不同而不同,甚至因个人性格不同而不同,因此它的品格和有效性都是具体的,也是受时空限制的。它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不承认任何一种意识形态的承诺,它主要是在各自的有效范围内展开。这在根本上意味着:“生存性智慧”在存在形态、传播方式、生产和再生产等方面均是具有个殊性的“地方性知识”。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