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CFA的回答
配送费这种微调其实不是主要问题。
星巴克这种产品定位,外卖其实不能当成主力业务。
北京的几家大的咖啡品牌,供货商就那么有限的几家,区别就是各家后续的处理。
之前有人进行过盲测,就是让一些消费者在不知道品牌的情况下,给咖啡的口味打分。
冠军好像是全家,或者肯德基,肯定不是星巴克。当时还有人评论,大众咖啡在海外其实就是个日常消费品,但是在中国一开始推广,为了覆盖营销成本,就只能一上来往高端走。
这是策略问题。
星巴克刚进中国的时候价格非常高,只不过那会儿做宣传,喝的咖啡是一方面,提供的交流空间也要算钱的。
大概从10年前,国内一些创业者看到供应链成熟了,互联网营销效果巨大,用低价杀入这个市场。
我们从星巴克的角度看,当面对一众走量、低价格的咖啡的时候,就比较尴尬。
●如果跟随这些所谓互联网咖啡品牌,那肯定得罪老客户——你无法提供所谓的B格了,那这些人自然找新选择去了。
●如果不跟随低价策略,那过去10年时间的这批新咖啡消费者就抓不住了。互联网咖啡发展的一个大策略就是用低价去吸引那些原来不喝咖啡的人,这些人在更早的时候都因为价格原因对咖啡望而却步。
而且这几年有2个新趋势。
一个是大家消费都理性了,大家如果是为了提神而不是真的有什么事情需要谈,不需要很好的堂食环境。哪怕是金融行业、外企叫外卖,10多块的咖啡和2、30的咖啡,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前者。
二是经过这些年咖啡市场教育,仅仅为了提神喝的咖啡,消费者也逐渐明白价格应该值多少钱。
外卖这个市场属于中国特色,其实本来不适合星巴克的。
送到办公室、送到家里的咖啡,不包含所谓空间价值,价格还是那么高,消费者心理肯定是犯嘀咕的——我没用你这个“第三空间”,为啥价格还真么高。
对于星巴克来说,还是没法做“跟随策略”,线上线下价格差太多,还是会影响品牌调性。
所以当初开始做外卖的时候,很多人说外卖业务只能算是补充,指望这个业务成为第二增长曲线不太可能。
对很多企业来说,当下的这个市场环境,需要的是大策略上思考,如何变革。
之前我老是说网红饮料,动不动30块钱一杯奶茶。
有一点好,这些企业观察到风向不对,立刻开始降价,也不顾及什么产品调性和情绪价值了,老老实实回归饮品属性。
星巴克也是一样,外卖价格这种小修小补,其实无法应对新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