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的回答
闲聊聊,个人猜测主要是俩原因,一个是AITO出海,一个是华为车BU的定位。
- AITO出海
从进程上看,鸿蒙智行也到了该出海的年头了,但因为各种原因,之前塞力斯只能用塞力斯SF5出海。
回过头来看,这几辆车的产品力拿到全世界来看也是第一档的。
而从出海角度看,华为手机和IoT设备的出海经验,拿到智能座舱领域也是完全能用的,包括但不限于本地化翻译、本地化应用、数据合规处理等。
虽然海外也不好做,智驾数据信息采集/传输、算法“出口”、模型训练,在海外都是麻烦事。
但考虑到海外市场、渠道的建设也非一日之功,得两三年才能见成效,到时候鸿蒙智行系列在国内也可能会遇到增长曲线的瓶颈。
- 车BU独立
各类商标的所有权应该归车企所有。
考虑未来华为车BU大概率独立的背景,而车BU的角色与定位是技术输出和产品销售,商标这种产权就应当划到企业侧。
其他“三界”里面,智界、享界的商标所有权,分别在奇瑞和北汽。
- 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支付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
问界这几辆车,研发费用大头由华为车BU承担。
光是问界M9这一款车,设计开发基本都是华为车BU为主导。
以及背后的智能驾驶相关技术的研发——目前用户付费金额,相较于华为的投入,还存在巨大差距。
但终究来说,还是双方在共同解决做大做强之前的小问题。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