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北大数学教授袁新意评论姜萍事件?

知乎热榜4个月前发布 NIUC!
1,212 0 0

Yves S的回答

感谢袁老师能在这个时候站出来,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姜萍事件,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并不难确认真相,其中一种方法就是请有崇高学术声望的数学家来和姜萍做一些对话。学过大学数学的都明白,大致判断一个人的数学水平一般只需要几句话,国内外招收博士生的面试也经常不过二三十分钟。所以由一个教授小组或者袁老师本人来做一个小面试,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感谢袁老师为此付出的努力。

姜萍的支持者们也不用觉得这是对姜萍的不信任。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想:姜萍在预选赛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是这毕竟只是一次考试。为了进一步针对她的情况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需要对她的数学水平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毕竟哪怕是专业课成绩极为优异的博士生申请者,也是需要再参加面试的。这个面试的目的并不是一定要追究预选赛发生了什么,而是要评估姜萍现在的水平。

数学是一个标准非常明确的学科,这就导致学数学的人都比较在乎真相,同时一般也比较严谨。袁老师的这篇文章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疑点一一列出,对疑点的强度也有相应的分析。应该指出,我并不完全同意袁老师对疑点所做的分析。比如关于求和号,袁老师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它里面的“2”和板书里其他地方真正的2是同样的写法,这可以证明书写者就是要写2。我对此有一定的保留,因为一个人在较快地书写的时候是有可能把两个符号写的很像甚至一样的。我的学生就曾经抱怨分不清我在快速写板书的时候写出的“n”和“u”。我仔细看了看,发现他们是对的:我的n和u在写快的时候真地是几乎一样的。

但是这些不同意见并不影响我对袁老师的文章的总体上的高度赞同:在姜萍获得预选赛十二名的消息刚传出来的时候,大家基本上都是很高兴地接受的,因为有极高天赋的孩子是可以在两年时间里做到这一点的,仅凭此来质疑并不成立。但是之后爆出来的疑点越来越多,同时又没有决定性的证据,导致了目前仍然没有结论的混乱局面。这件事或许可以在不挖掘真相的情况下慢慢平息,但是长期处在这种状态对公共资源以及数学相关领域的人员的精力都有不利影响。前面也说过,学数学的人大多不喜欢这种“应该可以搞清真相却没有搞清”的状态。知乎这两天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姜萍事件让我这个纯血数学人从各方面感到愤怒?”,我想很大程度上也是反映的这种“没有结论”造成的焦躁。

所以再次感谢袁老师能够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卷进这次的事件势必会牵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辛苦了!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