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导师小全的回答
就业岗位增加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确实是好事,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该准备好的还是要好好的准备,以及了解一下求职过程中哪些可以提前避免的坑。
以下我从招聘信息、费用、劳动合同等多个方面来说一下这里面可能的坑,帮助毕业生在找工作时不「踩坑」。
一、招聘信息
1、虚假职位
可能一些求职毕业生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网上看到了一份心仪的工作,然后兴冲冲地投递了简历,最后发现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有一些职位是虚假的,就是说这些职位可能根本就不存在,只不过是企业常用的一种吸引求职者的手段,目的是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或者收集更多的简历以备后用。
2、模糊薪资
心细的小伙伴可能已经发现了,有一些招聘信息在描述薪资时,常常使用“面议”、“根据能力而定”等模糊字眼。
这看似给了求职者很大的想象空间,但实际上是为企业留下了极大的操作空间。
这种企业可能会在你实际入职后,把你原本期望的高薪变成企业画的第一个大饼。
而求职者受到薪酬待遇不明确的影响,不仅难以做出合理的职业规划,而且也会在入职后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
3、应对方法
发现虚假招聘信息时,求职者可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举报。
相关依据:在使用人单位正式雇佣职工之时,应该有义务真实而详尽地告知职工其具体的工作职责、工作环境、工作地址、可能面临的职业危险性、工厂的安全生产状态、员工应得的薪资待遇等相关事项,同时也需要解答求职者关于上述问题的任何疑问。
如果企业在发布招聘广告时,不能够遵守上述规定,就应被视为发布了虚假招聘信息。
二、费用陷阱
1、付费内推
在求职过程中,有些机构或个人打着“内部推荐”的旗号,向你承诺只要支付一定费用,就能获得名企的内推机会。
听起来确实很诱人,但真相是这些所谓的“内部推荐”往往只是他们利用信息差赚取你的钱而已。
实际有没有效果恐怕只有天知道了,就算你真的获得了这个工作也不一定是付费的功劳。
花钱是不能绕过激烈的求职竞争的,每个岗位的名额有限,就算你付费了,还是要去和其它求职者进行竞争,所以各位毕业生一定要擦亮眼睛,要收钱的都是骗子!
2、培训费用
还有一些企业会以培训为名,在你获得offer之后向你收取高额的培训费用,然后承诺培训后能直接入职或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
这些是存在的,陷阱在于交钱也不一定真的学到东西,且不说培训质量参差不齐,更有甚根本没有实质性的培训内容。
最后的结果就是你花了大价钱,却只换来了一些空洞的理论知识和一纸无用的证书。
3、应对方法
求职路上的这些费用陷阱,其实都是利用了求职者急于求成、渴望找到好工作的心理。
应届毕业生没有什么社会经验,往往很容易就被忽悠去了。
但你们要知道,真正的机会,是需要你通过自身努力去争取的,而不是靠花钱买来的。
所以与其把希望寄托在这些不切实际的“捷径”上,不如踏踏实实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三、劳动合同
1、不平等条约
每个人初入职场,都会先签订劳动合同来保障自身权益,然而很少有人会去仔细阅读那些密密麻麻的条款,也很难意识到其中可能隐藏了一些“不平等条约”。
比如很多时候劳动合同中会存在一些对员工不利的条款,如“违约金高达数月工资”、“解约需提前数月通知”等苛刻条件,而对于企业的违约往往都是轻描淡写。
还有一些企业不在劳动合同里提到加班的情况,所以有时候就会出现加班无报酬等情况。
其它情况你们遇到的话可以补充一下。
2、试用期
为了降低用工成本,有些企业会设置过长的试用期,这些是损坏劳动者的权益的。
对于劳动合同期限在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
对于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我们一定要注意看好企业设置的试用期是否符合劳动法标准。
还有一些求职者可能会遇到试用期被无故解雇的情况,不要默默吃苦,要懂得用劳动法维护自己的权益,获取赔偿金。
3、应对方法
劳动合同的陷阱都可以通过劳动法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各位毕业生求职过程中遇到这些情况一定要多去了解劳动法相关规定,保护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耗时两个小时终于写完啦,暂时写这么多啦,之后想到再补充。
初入职场的毕业生,希望你们成功入职自己心仪的公司,也希望你们不「踩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