贱贱的回答
这个问题没法谈,因为根本原因是僧多粥少,你又不能把多的僧拿去突突了。
很多人没经历过史前时代,
就是那种面上可以地方和单位1∶1甚至1∶2的时代,那时候你要是拿个60万面上,账上就会多出60万“死”钱和一百多万“活”钱,
那时候是真的可以靠拿一个项目就滋润几年了,而现在十几年过去了,匹配肯定是很少有了,金额还降了估计也就是四十来万,年均十万,按30%劳务算,单位扣个博士补贴都不够,
只能说是相当于发牌照,有总比没有好。
换位思考一下,基金委是对上负责而不是对下负责的,拿一定的钱是分大项目好还是分小项目好那肯定是分大项目好,原因很简单,因为版面有限,你分成一千个大项目和十万个小项目,版面都只有三五项撑死十个汇报位,一千个大项目大多数都漏不了头何况小项目。
以上是从版面位来说的,而从产出来说一样是大项目产出更高,同样一亿当量的大项目别人指标敢写十篇NS,但是你拆成200个面上未必能有。
还有,更关键的是,现在的科研环境是赢者通吃,面上从来都只是顺带,你打开任何一篇NS的致谢,很少有只有面上的,更多的第四位一定都有2/3/4/8等非0非7的大项目,这意思是对基金委而言不拨面上和青年一样有这些文章交差。
至于短期项目一年两年那种,很多单位认可项目都有一个(执行期三年以上项目),一年两年的面上等于没有,当然基金号写简历上忽悠不会查的人是没问题的。
眼下稍微现实可行的可能是在评审机制上做改进,因为现在有太多一个C误人一年的案例,这个确实是项目随机性太大的来源,所以可以去掉一个最低分能有效降低随机性,这对基金委来说是很简单的事,广大申请者应该也没理由反对吧。
至于更先进的推荐制我就随便提一下,在量大到一定程度到评审完全几乎是随机的时候,评审只会是费时费力还没效果,还不如找推荐分,你自己去找推荐人给你背书,找够五个或者十个推荐直接立项那种,当然,那对推荐资格限定和推荐成功项目后评估反馈给推荐权重肯定要做好,那才是真的闭环。不过这都扯远了,可能这辈子也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