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最忌讳什么?

知乎热榜3个月前发布 NIUC!
994 0 0

雨辰师兄的回答

大概想到以下一些非常常见但又需要尽力避免的情形:

一、总体填报思路方面

(一)没有方向,定位不清

高考志愿填报中,每个学生都需要结合自身和家庭的实际情况,定下来志愿填报的大体方向(主要就是是专业、地域和院校类型)。

但在现实中,很多学生和家长都没有想好志愿填报方向(也可能是懒得去想或者想太多),导致最终的志愿选择一团乱麻,不仅会错失很多合适的录取机会,更有可能录取到一个自己并不适合的学校、专业,从而受到长期不利影响,甚至遗恨终生(不算夸张)。

建议:先定方向,定位越精准,志愿选择越轻松。

(二)既要有要,瞻前顾后

除了成绩超级好(拥有绝对优先选择权)和心态超级好(志愿怎么填都行)的人之外,绝大多数参与高考志愿填报的人都是需要根据自身的高考省排名和志愿填报方向,来进行一定的取舍的。

尤其是一些进行了志愿填报改革的省份,志愿填报选择变多(例如山东、河北、重庆等地需填报96个专业+院校组合,辽宁更是要填112个)的同时,也增大的学生和家长的决策难度。如果在高考志愿选择中过于纠结,瞻前顾后,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有效决策的,最终不仅会让人疲于应对,还会降低很多志愿选择的质量。

建议:有舍有得,别过分纠结。

二、具体填报细节方面

(一)望文生义

一些家长和学生对高等教育不够了解,面对海量的院校和专业选择,有时候会容易望文生义,对于一些专业和院校出现错误的认知。

例如在专业选择上: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听起来似乎和计算机专业颇有渊源,实际上它是数学类专业,与计算机专业联系并不大;人工智能不是计算机类专业,而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当然,和计算机联系相对密切;新媒体技术专业,有的朋友可能会误以为是新闻传播类专业,但实际上是计算机类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这些年讨论热度挺高的专业,跟生物关系不大,是研究医疗器械的。

建议:多查资料,多向专业人士请教,拒绝印象流。

(二)以偏概全

有的朋友可能通过网上了解或者和朋友交流,能够知晓一些专业的部分情况,但由于信息来源较为碎片化或片面化,最终只能是盲人摸象。尤其是在志愿填报季节时,时间比较紧张,确实来不及全面了解大量的专业和院校,很容易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从而对志愿选择造成干扰和误导。

拿我最熟悉的法学专业来说,有的人身边认识的大律师比较多,就认为法学专业毕业做律师可以年薪百万;有的人知道公务员招录中法学专业的岗位较多,就认为法学毕业考上公务员是很简单的,甚至”有手就行“;有的人身边法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情况很糟糕,就认为法学专业就业没指望,如果孩子被录取到法学专业还会持续焦虑···等等。

建议:对自身关注的重点专业和院校提前做功课,避免临时抱佛脚。

三、志愿填报的主体方面

学生的高考志愿,应该由谁来填?应该听谁的意见?

没有统一答案,但出现以下一些情况,难免会采坑:

(一)家长大包大揽

家长强势一些其实也没问题,但就怕又菜又爱玩···想拍板可以,您真的懂志愿填报、高等教育吗?真的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吗?如果不懂、不了解,就别大包大揽。

(二)学生听天由命

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和社会是存在一定脱节的,让一个未成年或刚成年的、涉世未深的学生去完全独立决策高考志愿填报,是家长不负责任的表现。

(三)完全外包给志愿填报机构/个人或者亲戚朋友

将志愿填报完全甩给专门从事志愿填报工作的机构/个人,家长、学生和填报人都会很轻松,但后果可能会很严重···

如果是完全甩给亲戚朋友,先不说他们敢不敢接,就算敢,其实也是有点不人道的···对双方都不是好事。

(四)没有主导方,”政出多门“

学生本人、家长、亲戚朋友都来参与,没有一个决策主导方,是很容易出问题的。因为大家的人生阅历、认知水平不同,志愿填报的思路和选择也会不同,非常有可能陷入选择困难症和反复修改志愿的情况。

建议:志愿填报有必要多方参与,但不能缺乏主导方。


我是雨辰师兄,从事新高考志愿填报研究和实战4年,连续两年知乎高考志愿答疑圆桌嘉宾

有关高考志愿填报/法学专业择校/就业和城市选择方面的问题,欢迎交流/咨询: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