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健康科普馆的回答
不太赞成,睡觉就像吃饭一样,长期饥饿的人,突然吃太撑身体可能会受不了的。
另外,长时间不进食有发生低血糖的风险。
说到睡觉睡到低血糖,我是亲身体验过。
记得高二的时候,学业压力挺大,睡眠时间严重不足(每天早上是6点起床,晚上12点睡觉,中午额外会在课桌上趴着睡15分钟)。
有一次放小长假没回家,一个人在寝室睡了一天一夜,结果自己醒不来了(感觉自己进入了混沌世界)。
后面还是生活老师查房,叫了很久才把我叫醒,醒来后觉得眼前发黑、头特别晕。
老师弄了一杯白糖水给我喝,过了10多分钟才缓过来,当时应该就是睡觉睡到低血糖了。
(高中的时候特别瘦,BMI低到16.7,这可能是我睡觉睡到低血糖的原因之一)。
当然大家也不必过于担心,普通人24小时不进食,一般也不会导致低血糖,因为人肝脏储存有肝糖原,当血糖过低又无法进食时,会分解肝糖原用于维持血糖稳定。
但对于长期营养不良、偏瘦的人群来说,长时间不进食就比较容易诱发低血糖。
那人为什么要睡觉?
这个问题看似特别简单,但实际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以下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种学说:
记忆巩固说
人类感知到的信息是暂时储存于海马,并逐渐转移至新皮质以利于长期储存。
而睡眠期间海马中新编码的信息会自发地重复激活,海马信息向新皮层转移,选择性地使新皮层网络中编码新信息的突触产生长时程可塑性改变,使新获得的信息能和现存的长时记忆逐步整合。
在睡眠不足时记忆力会明显地减退,睡眠对记忆具有保持、保护及巩固的作用。
突触稳态说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结构,当形成新记忆时,相关的突触连接会加强,当人处于清醒状态时,新记忆在不断形成,突触连接也就在不断增强。
但是突触不能无限活跃,长时间觉醒致使突触权重持续增加,大脑就会到达一个饱和点,存储的能量和空间无法再供给突触的活动,学习能力、成长空间等条件也渐渐饱和。
睡眠会给突触一定的休息时间,整理所接收到的新信息,通过额叶与海马体的配合完成,保证突触的正常活动。
能量储存说
美国神经科学家伯格提出睡眠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基础代谢率,使获得的能量得以保存,并且恢复白天丢失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