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桃桃的回答
也许很多人在午夜梦回的时候,都思考过一个问题:
怎样度过一生,才算不虚此行?
在看《不虚此行》之前,我就抱有这样的疑问。
人的一生似乎是不可能得出一个自知的答案的。唯有一切尘埃落定之际,才能从别人的口中得到最真实的结论。
作为一部文艺片,《不虚此行》在上影节获得了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奖两项大奖。而胡歌作为电影主角坦言这部电影很“治愈”,他在演绎人物的过程中“始终在闻善和被他治愈的人物之间转换”,可以说,导演和主演在电影中投入了最真实的自己。
由胡歌扮演的主角闻善是一名悼词撰写者,不喜欢敷衍,反而喜欢深度了解逝者。影片以闻善写悼词的经历为主线,穿插了五个普通人的故事,通过家属们的不同讲述,闻善如同一位耐心又温柔的侦探,将逝者的一生抽丝剥茧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也由此引出了一个又一个普通家庭背后的一个又一个深刻又深情的故事、现实而真实的社会话题。
葬礼名义上是为逝者举办的仪式,实则是对生者的告慰。悼词亦然。

闻善行走在回忆与现实之间。他是一位“写悼词的人”,也是一位“遗事整理师”,善于倾听,心思细腻,唯有这样的人才愿意“掏心掏肺”地为逝者撰写悼词。

从这个角度来说,胡歌对闻善的人物性格把握的非常准确。
开场,闻善接到了一篇任务——为涮肉店老板的哥哥写一篇悼词。
逝者的弟弟万晓勇(涮肉店老板)挺满意的,但逝者的妹妹却觉得写的太笼统,她远隔重洋,特地视频连线闻善,一顿埋怨。

由此,得知了关于逝者和他的家庭更多的故事。
在40年前,那个大家还买不起冰箱的炎炎夏日。为了帮助备战高考的妹妹学习,逝者一个人登了24公里的板车,为妹妹拉回家整块的人造冰消暑;明明什么都没有,逝者却不愿意要北京的房子,执意和弟弟妹妹平分。
在看似充满了埋怨的回忆里,逝者的形象却一点点丰满了起来。
这种表达方式我简直太熟悉了,长辈们总是这样,把爱意隐藏在抱怨里,嘴上说着你怎么老是这样,心里却是想念。
其中,吴磊扮演的小尹作为闻善内心活动的补充形象,说出了一句非常精妙的话。
万晓梅(逝者的妹妹)不是不满意这份悼词,她是在回避失去哥哥这件事。

她在回忆中对哥哥的种种不满,某种程度上是想要淡化自己的伤感,强势的态度正是为了保护脆弱的内心,其后万晓梅在葬礼上哭得不能自已也证明了文善的猜测。
作为一个总是目睹生离死别,替死者向生者传达想法的人,胡歌在诠释这个人物的时候把情绪压抑到了一个相当低的阈值,这就类似于医生即便面对再悲惨的病人,也要控制自我的情绪一样,闻善的情绪基本都是由细微的动作来暗示。
譬如反复的清洗衣物,不断地吸烟和大口大口的饮水,这些动作暗示了闻善内心的波澜并不如面上那样平静。
下一个故事的逝者,是一位老人——老王先生。

在和逝者的儿子王先生交流的过程当中闻善敏锐的发现了王先生和他父亲之间的别扭感。
这是一对过于典型的中国式父子关系。
王先生在片中唯一一次露出了相对激烈的情绪表达,就是他回忆起与父亲争执是导航导致父亲迷路,还是父亲自己迷路的时候,这个场景结合此前他反复提到父亲的形象,说的父亲是个忙着工作的人,自己一年只和父亲见两面云云。
不难意识到在这对父子之间,隐藏着中国式父子关系几千年以来难以打破的沉默的隔阂,他们关心对方,想念对方,但却僵持着,不愿意将这种情感表露出来。
以至于只有到失去的时候才感到追悔莫及。
我们为了生活奔波忙碌时,父母也在一点点衰老,把爱说出口,不要等到失去。

导演有意将故事涵盖到社会的多方面,之后倒在工作岗位上的CEO和因为抑郁症去世的热爱配音的年轻人都可以视为导演拓宽视野的表现。
而从电影的引申含义来说,在死亡面前,每一个灵魂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人的故事都有值得被细细记述的必要。
齐溪饰演的邵金穗是电影的第二个点题人,她说明了一件事,有些事情非亲属无从知晓,而有些事偏偏只有亲属无从得知。

所以了解一个人要看他的全部,不能只看他的一部分。
同时她也是一个为闻善带来了活力的人,她的出现冲淡了闻善身上强烈的抑郁感,在这个基调为黑白的电影里,她是一抹亮色,也意味着故事基调的上扬。
通过撰写一篇又一篇悼词,了解一个又一个人的人生,闻善自身也在经历着洗刷和蜕变。
胡歌对闻善内心的揣摩体现在人物的动作语言上,在电影里闻善是烟不离手的人,但是在方阿姨面前他是不抽烟的,这足以见得闻善的细心以及为人着想的一面。
在观察葬礼和动物园的时候,闻善很少直接直面委托对象,事实上以他的身份是有足够的理由公开大方的参与的,但是胡歌在处理直面时刻的时候,总是微微侧着身体与目标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上这些都足以说明胡歌对闻善这个角色揣摩的很透彻。

在最后方阿姨的故事里,闻善从前几个故事里点醒家属的人变成了被逝者点醒的人,方阿姨对待疾病的积极态度对待人生的乐观态度感染了沮丧的闻善。也戳破了长期占据闻善内心的一种压抑的情感。
那就是作为一个普通人,不甘于普通,又无法证明自己超于常人的不甘心的感情。
在看过了人世百态后闻善终于能够坦然承认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他也终于能够写出那篇以平凡人为主角的故事。
其实从电影的第一个故事开始观众看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平凡人的故事,也只有平凡人的故事,才能如此打动人心。
当我们回顾这些平凡人甚至是自己的一生,无论是好还是坏,也可以说出“不虚此行”。
这部电影就如同一股缓慢而坚定的流水洗去了浮躁,或许有人说它平淡,但人生正如流水,匆匆不复回,在平淡中见真我,人生本来就是用来体验的,即使并不完美,每个人也可以是自己生命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