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丹的回答
可能和现在消费主体的逐渐理性有关,更大的可能还是财富结构决定了创业的大方向。
之前听过一句话:“要么赚富人的钱,要么赚穷人的钱,针对中间消费群体的创业就是死得快。”
根据市场的观察还真是这样,要么去赚大基数的理性消费钱,要么去赚奢侈品的消费,性价比和身份认同取决于财富结构的情况,稳定形成现金流的就是这两个大方向,卷极致的性价比,和哪怕集中销毁也不会允许供给冲击来稳定价格。
过去十几年其实有过这类针对中产阶层的创业机会,由于我国开启存量资产货币化的周期,或者就是土地的货币化,带来的两个现象,一个是货币供给大幅度超过经济增长,增量很大程度来源于土地的货币化,当然货币和负债的一体两面,货币供给多则负债增量大。
在这个大周期内,会带来一个经济学现象-货币幻觉。
因为大家更敢借钱,那么市场投资消费活动就热,投资消费活动热,资产增长预期显著,带动了人们对于自身财富总量的乐观,比如房价涨三四倍,收入即便增长缓慢,但财富效应是存在的,创造了大量的百万千万富翁,当然我国的实体经济和互联网行业发展也非常迅速,所谓的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
货币幻觉往往会刺激透支消费,也就是大家都觉得自己身价极高,花点钱买点智商税的东西都很很正常,当时的日本更夸张,资本自由流动下, 全球购买门槛更低,中产阶层去全球买买买,都会大量的购入奢侈品。
但这种债务支撑的繁荣终究是有尽头的,尤其是疫情冲击加速了人们幻想的破灭,透支之后是高杠杆下的债务偿付,而现金流则愈发变得不确定,救市政策根本就轮不到普用人,货币政策出现空转,财政政策截留分配,会发现一群人富的流油,而大部分的人则负债累累,这就是现代金融体系厉害的地方,假设过去2-8财富结构会带来产能过剩危机,即20%的人占据80财富,经济循环崩溃,而现代金融体系下,可以花中下层未来的钱,也就是可以做到20%的人占据120%的财富,剩下的80%则只有净负债。
这几年恰恰是货币幻觉戳破的时候,也迎来了杠杆偿付的周期,收入预期在消费不足下还放缓,当然财富不会消失,而是转移到了少数人身上,结果就是不要老想着针对中产的消费挖掘,失败的可能性极大,要么去卷性价比走消费降级路线,越来越多的现象级企业出现,要么提升身份认同和洗脑,去赚富人的钱,比如信托暴雷和奢侈品的高税收,针对中产是没有前途的,因为我们过去十几年的居民财富挖掘后,创造了大量的伪中产阶层,哪还有那么多消费升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