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的回答
我换个角度聊聊周受资。
即,周受资有些能力是雷军不具备的,雷军希望用周受资填补小米在一些环节的不足,但周受资走后,这条线一时半会没续上。
当然,雷军也牛逼,在政商关系上学得非常快,这也是小米重新走制造业关系的一步。
我比各位对周受资的传闻,听得稍微多一点,所以就公开消息分析吧:
先从小米上市来聊聊周受资的牛逼程度。
小米当年上市面临两个大问题:
1、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
2、A股CDR发行失败。
雷军曾说:
“这次550亿美元的定价,就是我也不想开价了,你们随便开吧,总不至于连550亿美元都不值吧?”
而前面的情况是:
F-1轮的投资成本最贵,远高于前轮的E。这与小米的估值变化有关。2014年底,小米完成F-1轮融资的时候,估值达到450亿美元。
最终小米上市相较于F轮基本没有太多溢价,如果考虑到融资成本,F轮的大部分机构是不挣钱甚至亏的,尤其是考虑到后面小米股价一路跌到不足10港元。——减持需要时间。
周受资搞定了雷总——让他接受了市场价;
周受资搞定了投资人——让F轮以后的投资人接受了市场价;
周受资还引来了新投资人——IPO又融了不少钱;
周受资搞定了港交所——小米是个权重股,且A股CDR发行失败
换句话说,周受资搞定了商界(各路投资人)、政界(港交所、香港及内地各种事务)、老板(雷军)、内部其他高管(拿到小米股权和期权的人)
这种纵横捭阖的能力,一般人做不到。
雷军在这几个方面是比周受资弱一点的。
雷军当时没搞定商界,从公司估值那个小故事可以看到
——这也是这次演讲上,雷军表示没有让小米汽车单独融资,没有讲的原因之一,估值过高上市会有风险的。
雷军当时没搞定政界,从A股CDR没让上的那个小故事可以看到。
A股CDR需要一定的标杆,但具体怎么估值,怎么说明自家公司,这些也都有讲究。蚂蚁集团的688688算是最大的反例。
雷军之前一直走的是2C的道路,对于2G的政府关系建设一直不太重视。
——特别是如果你跟华为这种以2G/2大B业务长起来的公司比。
所以,小米总部虽然在北京,但缺点“硬”东西,产品的生产制造、试样研发,都在外地。
但随着北京需求从互联网要转向硬科技的时候,这块小米就就不沾光。
换句话说啊,如果北京市政府想给小米立个典型,他们之前能说啥呢?
只能说新商业模式,但说了几年也没什么新东西。
于是在周受资快要走的时间,小米干了啥?
周受资在2021年3月宣布离开小米
2020年8月11日小米十周年活动中,集团创始人雷军首席揭秘了位于北京亦庄的小米智能工厂(第一期)。
然后:
小米黑灯工厂作为标杆案例写进《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里。
汽车也是,诸位米粉一直念叨的,小米汽车是北京政府支持,大家的口径基本都来自于我这条回答:
小米有一块隐形的福利——北京。
我们来看看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谁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最差?
上海有特斯拉和上汽,特斯拉不用说,上汽上有GM出口,下有上汽通用五菱,出货量不小了。
广州那边广汽合资的雷凌,自主的埃安,都卖得不错。
深圳,比亚迪,就这仨字还需要多说么。
北京……
问题在哪?
不够硬。
北京有全国最长的自动驾驶道路。
有全国最好的自动驾驶企业。
但就是没有好新能源汽车企业。
同理,小米汽车也需要有工厂,工厂也需要在北京,不能走代工模式。于是地皮、资质,这种北京市政府能帮忙的,都帮了。
所以,
周受资有些能力是当时雷军不具备的,雷军希望用周受资填补小米在一些环节的不足,但周受资走后,这条线一时半会没续上。
当然,雷军也牛逼,在政商关系上学得非常快,这也是小米重新走制造业关系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