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女生陈如月毕业 3 年后重新高考,上岸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有多牛?如何看待她的选择?

知乎热榜4个月前发布 NIUC!
1,048 0 0

kaptainrenna的回答

李龙窝在家里复习,唐尚珺去的是复读机构。至于斯坦福博士那位纯粹就是来搞笑的。而陈同学可以直接回上实跟着重新上一年高三,这几者接受的教学质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2023年,打算再战高考时,陈如月仔细考虑过去哪里备考:参加社会机构的复读?还是在家里自学?经过仔细比较,作为上实校友的她更相信自己的母校。
她回到上实向老师们谈及了自己这一“石破天惊”的决定。“学校很受触动,决定帮助她。在高三的教室里,为她留一个座位。”上实校长徐红、常务副校长瞿祖芳和当年带过她的班主任、高中部主任朱琳等众多老师都给予了支持。

让我意外的是,陈同学竟然倾向以后选择的是急诊和重症方向。

进入大学后,陈如月希望打造自己过硬的实力,“专业课程能力一定要过硬,可能的话尽早开始科研,专科方面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应该会选急诊医学或重症医学方向。”

交大系急诊重症强的,市一重症,瑞金急诊/重症,仁济重症,我之前总说,急诊/重症往往只能招到被调剂的学生,而且工作又苦又累,流动性很高,现在有这么一位有意愿也有能力的青年才俊愿意投身,这肯定是一件大好事。

或许有人说了,她已经24或者25了,八年出来再加3年规培(专培不算,因为那个时候已经留院了),出来就35/36了。我就说两个点,第一,女性国青截止到40岁。第二,现在本科生也可以申请国自然。以陈同学前期做的准备,我不认为她会在这方面吃亏。

到了大四,陈如月选修了许多生物学相关专业课,努力向临床医学领域靠近。本科毕业后,她加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沉简教授的实验室团队,参与科研工作,“特别感谢李沉简教授在我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所长期给予的慷慨帮助。”

医生重要的就是拼身体,不管是临床还是科研,陈同学在大学期间能打院系排球比赛,想必也有一战之力。

一个人的想法本身是会动态变化的,18岁的时候热血澎湃为了铸造大国重器报考强基计划和23岁为了出国狂学GRE是不矛盾的,不存在什么回旋镖之类的说法。

陈同学如果最终没有去当急诊/重症医生甚至没有当医生又或者半途去考了U或者去了新加坡,都是应该被理解的。

至少在此时此刻,她作为北大光华的毕业生,因为内心的热忱做了这个决定并且成功了,那她就是应该被尊重被祝福的。

她是好样的。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