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的数字日常的回答
已经是了。
这款机器的爆火,一方面在于芯片回归,打破之前被制裁得阴霾,国产制程、自研架构、次旗舰实际性能,能够满足人们日常使用;另一方面是即使在芯片之外,这台机器的配置、设计、实际表现也没有明显短板;不出错,有亮点,有国民认知度,有情绪价值,不火才怪。

芯片是极其重要的因素。正是从制裁开始,才让更多的人真正意识到,芯片自研,不被卡脖子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大家心里都憋着一口气。
如今终于算是一个节点,我们突破了这个限制,几乎都是我们的自研制程,自研架构,做出了芯片,性能不差,续航不崩,5G也回归,这种情绪上的释放会传染给每一个人。
而产品上的功力毫无疑问,华为并没有落后:
出色且具有辨识度的ID设计;
非常先进的四边等窄边框和近乎直屏的四曲面;
出色的屏幕色彩管理和HDR显示效果
虽然影像硬件尺寸不占优势,但是可变光圈和长焦微距依旧稀缺
88w+50w+20w有线快充/无线快充/反向充电功率
鸿蒙4.0的审美提升、跨设备功能支持、日常使用流畅度……
这台机器所呈现出来的产品力足可以撑得起大家对于旗舰的配置和使用需求,这也是这台机器成为爆款的更核心的推力。空有情绪价值,没有使用价值,并不会长久,但是产品层面,华为的实力依旧雄厚。

当然差距还是存在的,这个我们一定要正视,7nm工艺在2023年3nm即将投产的时间节点,即使有优化,能做到现在的性能,也是有代价的。
Mate60 Pro散热用料堆得这么狠,就是为了这一点。一方面一些日常的场景,依旧有一定概率会出现温热,比如长时间视频,比如系统后台自动更新应用的时候,比如长时间拍照。即使不玩游戏,也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高负载场景,虽然没有888或者8Gen1不适的感觉,但是温热感确实有。

Mate60 Pro 是一个开始,但是也是艰难的开始,因为高端工艺我们并没有彻底攻克,我们用现有的设备和技术做出了现在的产品,未来的路还会更难。好的是,我们认识到了被卡脖子的风险,我们也会更坚定地做投入和研究,也许未来地5年,或者10年,芯片问题被彻底解决,那还会有更多里程碑式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