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葭的回答
有一次,我儿子突然喜欢上了从阳台往外扔东西,还边扔边笑。
这种事我不可能妥协,把他的玩具和蜡笔全部没收了。
他开始哭,奶奶在一边心软了,说让他道歉,然后把玩具还给他。
他坚决不,说:“我就要扔。”
我说:“喜欢往楼下扔东西的小朋友不能玩玩具。”
他厉声说:“不准!把玩具放下!”
我说:“喜欢往楼下扔东西的小朋友不能玩玩具。”
不管他怎么大声,怎么歇斯底里,我都很平静地看着他,重复这个观点。
四五岁的小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听不进去逻辑复杂的大道理,所以我只表明立场。
战斗进入第二阶段。
他忽然进入狂暴模式,“啊——”地尖叫起来,双手仅仅捏住拳头,脸上都是泪痕。
说实话,小孩子虽然肺活量不大,但嗓子却真的很好,我就发不出那样的声音。
因为是自己生的,所以并不觉得刺耳,如果换个孩子就不一定了。
我找了一个小塑料凳子,坐了下来,这样可以拉近我和他的身高差距。
然后我拉他过来,抱住了他,把下巴放在他的头顶上,感觉他的体温,也让他感受我的安抚。
一般这时候他就停止尖叫了,但还是会继续大哭,情绪仍然激动。
很少有孩子在被大人温柔地拥抱时,还会歇斯底里。
我说:“喜欢往楼下扔东西的小朋友不能玩玩具,玩具是用来玩的,不是用来扔的。你扔玩具,玩具会痛的,被砸到的人也会痛的。晓不晓得嘛?”
我就反复地、平静地、温柔地、变换了词汇和句式的重复这几句话,同时一直抱着他,一直把下巴搁在他脑袋上。
如果这时候有其他家庭成员在,我会要求他们到另外一间屋去,留给我们母子俩单独相处的空间。
观众没有了,只有妈妈在这里陪伴,妈妈的态度又很温和,整个环境缺少激发矛盾的要素。
孩子的情绪渐渐平静了,只剩下一点小小的委屈,和惯性的哭泣。
这时候我会尝试转移他的注意力。
比如:“我们等一下去交公车站,哦不对,是交车公站,也不对,是车公交站……咦到底怎么说来着?”
他一下子就会破涕为笑,小孩子的笑点很低。
我就假装很疑惑地问他:“到底该怎么说呀?”
他就坏笑着说:“交公车站。”
我假装生气:“你骗我!”
他哈哈大笑,事情就在玩闹中过去了。
其实他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台阶下而已。
半天后,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一周后,甚至一个月后,我会冷不丁问他:“可不可以从阳台往外扔东西呀?”
他就会笑笑,说:“不可以。”
我说:“对,扔东西是不对的,这是一种危险的行为,会被批评。”
或者说:“对,扔东西会砸到别人,别人会痛。”
又或者说:“对,玩具是用来玩的,不是用来扔的。”
每次根据具体情境,说的话不一样,也不求一次把所有道理讲完。
然后孩子再也没乱扔过东西。
四五岁的孩子,在遇到不满意的情境大吼大叫是很正常的,因为他们还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我儿子算是情绪比较稳定的那种宝宝,也多少有过几次。
我会问自己,这些事是原则性问题吗?必须坚持吗?
如果是,我就不会妥协,会重复我的要求。
但是,“不妥协”已经是足够鲜明的立场了,我不会再故作疾言厉色,甚至挖苦讽刺大动干戈。
我也不回妄图在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讲大道理,我只讲观点,道理留着平静了再讲。
在安抚孩子的是时候,我会尝试温柔地把事情说清楚,当然态度仍然是坚决的。
不过我不会要求孩子立刻认错。
我对儿子有基本的信任,我相信他其实已经知道错了,并且今后不会再犯。他只是自尊心起来,只下不来台了。
但我也不会放弃让孩子承认错误这件事情。
所以我会在半天后,一天后,两天后,甚至一个月后再次问起这件事情,看他的态度。
问的时候仍然是平静温和的,就像闲聊天,而不是给人翻旧帐的感觉。
事实证明,儿子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
只要我态度坚决地表明某件事是错的,即使当时他再不服气,后面也会自觉改正。
总结
- 孩子的任何外在表现,都是一种沟通,只是尖叫这种沟通不成熟,需要大人去引导。
- 大人立场要坚定,但是不能急,该给的安抚要给,尖叫的孩子也还是你的孩子,不是等待驯化的家畜。
- 不要执着与让孩子当场认错,对于孩子来说,当场认错=认输。除非屈从于暴力,否则很难成功。
- 接上一点,你可以让孩子屈从于你的暴力,但你也要接受,有一天他会长大,你的暴力会失效。
- 再接上一点,如果你的暴力一直没有失效,那你也要有心理准备,这个世界上其他人对他的暴力也将会被他认为是理所当然。
- 给孩子留一点爱与自尊没什么不好。
- 归根结底,教育孩子,有时候也是教育大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