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大刘的回答
我有一个朋友,也是特别喜欢给旁人出主意提建议,别人只要没采纳,他就会破防。
跟他相处久了,发现他有以下表现:
1、坚持非黑即白的思考方式,而不相信灰色地带;比如,你会认为格力空调确实好,但是小米空调也很不错。而不是认为除了格力,其他品牌的空调都不行。
2、无法信任他人,所以极少将任务分配给别人,所有事都亲力亲为。
3、总是要做到自己的最好,并且默认身边的人也应该这么做;无法想象失败的自己。
4、总是无法完成一项任务,因为认为总有细节可以被改得更好。
5、生活里充满了“应该“一词,总有一套认为自己和他人都要遵守的规则。当这些规则被打破时,会感到不快。
6、自信来源于自己的成就和他人对待自己的态度,需要别人认可自己的成果。
7、总会久久不能放下既成的结果,过去的错误。
8、在自己没有把握一定能做好的事情上常常拖延。
为什么他要这样子呢?背后的心理机制可能是自卑。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自卑的人,有五种心理补偿方式:
1、自我包装:
所谓自我包装,指的是个体通过华丽的外表来掩饰内心自卑的方式。因为内心自卑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所以通过外在的手段来转移别人的注意力。
一旦个体选择通过自我包装的方式来获得补偿,那么个体就会变得爱慕虚荣。结果就是个体忽略自身原本的条件,盲目追求一种看上去很华丽的生活。
通常情况下,这一方式主要集中在青少年身上。
对于成年人而言,通过自我包装的方式已经无法掩饰内心的自卑了,因为懂得人都懂。他们会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获得心理补偿。
2、自我控制:
所谓的自我控制,用通俗的语言来讲就是“无欲则刚”。自卑的原因是渴望同事物建立联系,如果控制自己不去同事物建立联系,那么个体就不会感到自卑。
应用在现实中,个体可能不会有太大的理想或者目标,至少不会执着于追求什么样的生活。他们可能会显得十分洒脱不羁,目的是控制自己不让自己展现出野心来。
他们也很难同他人建立情感关系,因为一旦发现自己离不开某人,那么必然会暴露出自卑的本质来。通过自我控制来获得心理补偿的人,将自己限制在一个狭小的区域里。
3自我障碍:
所谓自我障碍,指的是个体在做一件事之前,提前向大家预告自己可能会失败。他们提前准备了一些理由,目的是让自己的失败“理所当然”。
他们并不渴望获得成功,只是想要“输得不那么狼狈”。他们的形式逻辑就是,宁愿体面的输也绝不狼狈地赢。
自卑者的逻辑常常与其他人不太愿意,他们的行为动机并非获得成就,而是避免伤害、羞辱和耻笑。
他们的关注点是自身最薄弱的地方,也就是自尊感。通过自我障碍的方式,获得了一种心理补偿,让他们能够“输得体面一点”。
4、内化与外化:
对于自卑者而言,内化与外化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心理补偿方式:
内化者将全部的责任都推卸给自己;外化者则将失败的的责任推卸给别人。
对于内化者而言,他们把所有的问题都指向自己,把自己说的一无是处,目的是在别人批评自己之前先批评自己。他们可以接受自我批评,却无法接受别人的批评。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安慰,所以才把所有问题都推卸给自己。
外化者则像个婴儿一样,以为把责任推卸给别人,就可以避免他人的指责。无论哪种方式,都是通过心理补偿来缓解自卑的手段。
5、否定事物价值
有些自卑者会极力否定事物的价值,以此来为自己的无能为力开脱。每个人的能力不一样,有些事情做不到是很正常的。
可以对于自卑者而言,如果意识到自己做不到某件事,就无异于对自我的全盘否定。为了应对这种对自我的否定,他们实现否定事物的价值。
事实上,他们是因为得不到才故意贬低事物价值的,就好像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在他们的逻辑中,好像否定了他人的价值,或者否定了某个事物的价值,就能够掩饰内心的自卑一样。
以上。
我是 @心理咨询师大刘 ,一个专注于帮助他人获得个人成长、调解亲密关系矛盾,引导关系和谐发展的专业持证心理咨询师。
期待您的来访。(争渡心理咨询预约表,提供免费心理评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