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少有人能读明白《红楼梦》?

知乎热榜2个月前发布 NIUC!
520 0 0

师明礼的回答

就举几个知乎上的提问吧。

(1)这个问题,有219个关注,100万浏览。底下一大堆煞有介事分析的。

为什么少有人能读明白《红楼梦》?

但是,实际上呢?人家原文说的是,元春在宝玉写的四首诗里,说《杏帘在望》最好,看清楚原文,是这四首诗里最好,不是元妃省亲组诗里最好。

而在元妃省亲组诗里,元春明确说的是钗黛二人写的最好,跟这首《杏帘在望》没有一点关系

没有任何一处原文说《杏帘在望》在省亲诗里夺魁,而这个问题下面却是一大堆分析它为什么夺魁的。

这种提问和答案有什么意义?连最基本的原文证据都没有,别说把书读明白了,最基本的文本阅读都没做到。

正确的提问应该是“元妃省亲时。我认为(你认为)黛玉的《杏帘在望》夺魁了吗,为什么”这样的。

(2)这个问题,1764个关注,2600万浏览,562个回答。

为什么少有人能读明白《红楼梦》?

一堆回答在分析为什么“贾政说袭人名字刁钻的”,但是书里原文呢?

贾政道:丫头不管叫个什么罢了,是谁这样刁钻,起这样的名字?(《红楼梦》23回)

贾政说,是谁刁钻,起了个这样的名字,而不是说这个名字刁钻。

你可以说,贾政指责起名字的人刁钻,意思等同于说这个名字刁钻,但是,这毕竟已经是二次理解,此非贾政本意。

这种问题,只需看一下原文,一句话就能解决的,而下面一堆煞有介事分析的,抖机灵的,完全脱离原文,在错误的提问之上,进行错误的回答。

这种提问和答案有什么意义?连最基本的原文都不尊重,别说把书读明白了,最基本的文本阅读都没做到。

(梦觉本,程高本的原文是“是谁起这样刁钻的名字”,所以,最起码的提问应该是“觉程本里,贾政为什么问是谁起这样刁钻的名字”。现代人看的大部分都是庚辰等脂本底本的《红楼梦》吧。)

(3)解读的时候,合我意者书中原文,不合我意者明褒暗贬。

上面两个例子说的是没有原文证据或者完全无视原文的提问和回答,这里说说 既要原文(合我意者书中原文),又不要原文(不合我意者明褒暗贬) 的解读。

①最典型的例子,比如宝钗为什么叫宝姑娘。

这个问题知乎上一搜,相似的问题一大堆。随手截取两个。

浏览量和关注量惊人。

为什么少有人能读明白《红楼梦》?
为什么少有人能读明白《红楼梦》?

这个提问是没有问题的,底下的好多回答和分析也是没有问题的,引经据典或者进行合乎逻辑的猜测,都没问题。

但是,有一种答案,故意和刻意的,偏执的说这是褒林贬薛,这就很扯。

先看例子。

赦老爷,政老爹,珍大爷,小蓉大爷,蔷二爷,瑞大爷,芸二爷,宝二爷,珠大爷……

云姑娘,琴姑娘,凤姑娘……

探丫头,凤丫头,云丫头……

贾府里,用“名字+身份”称呼人,这才是正常的操作,“宝姑娘”不是独例。你可以分析“宝姑娘”“林姑娘”的称呼有什么不同,可能是什么原因,但是你非要说“宝姑娘”就是贬低薛家,这就是连最基本的书都没读明白,因为以上列举的这些例子,全都是“名+身份”。

但是这种类型的解读,更可笑的在于,你举了“赦老爷,政老爹,珍大爷……”,他跟你说,“男人名+身份”的称呼,不是贬低,要是“女人名+称呼”,就是贬低。

好,于是你再举“云姑娘,琴姑娘,凤姑娘”的女性的例子给他看,他又跟你说,这是“女人名字的第二个字+身份”不是贬低,而“宝姑娘”,是“名字的第一个字+身份”,所以是贬低。

好,于是你再举“探丫头”的例子,这可是“名字的第一个字+身份”了吧?他又说,这是“名字+丫头”和“名字+姑娘”,不一样,“名字+丫头”不是贬低,“名字+姑娘”是贬低。

这种读书,连最基本的正文都不愿意承认,如何能读的明白?

②另一个小例子。

为什么少有人能读明白《红楼梦》?

这种提问,知乎上一搜也有很多,提问自身看起来没有问题,但是其实它是提问者刻意引导的,这个就不多说了。

就单说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一些回答就说,妹妹这么称呼姐姐,是没礼貌的表现,这就和提问者的思路合拍了。

于是,你按照回答者的思路给他举了一个例子。

黛玉道:昨儿宝丫头不替你圆谎,为什么问着我呢?那要是我,你又不知怎么样了。(《红楼梦》28回)
黛玉叹道:……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红楼梦》45回)

黛玉是宝钗和凤姐的妹妹,也说“宝丫头”“凤丫头”,是没礼貌吗?

回答者就狡辩说,这是背后说的,不算。

当面骂人叫骂人,背后骂人就不是骂了?

好,于是,你再举了一个当面的例子。

黛玉不解何故,因笑道:你瞧宝丫头疯了,审问我什么?(《红楼梦》42回)

这是妹妹当面说姐姐“宝丫头”的吧?是没礼貌吗?

回答者就狡辩说,这在书里就说过一次,不算。

骂两次是骂人,骂一次就不是骂了吗?

这些就是所谓的“合我意者书中原文,不合我意者明褒暗贬。”


所以,为什么说“少有人能读明白《红楼梦》”,那些高深的深层的原因就不说了,就单说知乎上的类似以上例子的提问和回答吧,大量的无视原文甚至和原文相悖的提问,持续被关注和回答,连最起码的原文文本阅读都做不到,最基本的原文都不尊重,还谈什么“读明白”?

(注:这里说的是 提问者和回答者把自己的个人理解当做原文的 情况。如果说上面的例子里,但凡加一句,“我认为……你认为……”这样的,就不会引发这些问题了。)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