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理想者的回答
目前国内半导体产业链都非常低调,这个问题能上热榜着实出人意料。
既然如此,我说点能说的吧。
国内自主7nm产线(不一定只有smic),良率的确与台积电略有差距。
毕竟顶着多重曝光和替换国产设备两方面的影响,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但就我所知,自主7nm产线能达到的良率远比很多人预想的乐观,与台积电的差距也远没有到影响重大的程度。
至于很多人诟病的“华为旗舰卖的贵”,其实不完全跟芯片成本相关。
即使自主7nm产线成本高一些,菊厂也有自研芯片垂直整合的优势,成本方面压力没那么大。
Mate60/Pura70等机型的定价,有商业决策和品牌高端定位等等原因。
而且比起良率,目前影响相对更大的是产能。
事实上,很多人根本没意识到7nm制程有多么重大的战略意义,相关产能又有多么抢手。
麒麟9000s横空出世后,我曾写过一段话:
芯片是数字世界的物理底座,在当下和未来高度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社会中,更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应该说,环顾全球我国半导体产业链并不弱,尤其是在成熟制程领域已经有不菲积累。
但是在占据技术顶端和产业价值大头的先进制程领域,我国相关产业积累比较薄弱。
诚然,成熟制程(尤其是28nm黄金制程)在很多领域完全能满足要求。
但是在高新技术领域,太多太多的关键环节需要先进制程:
手机、平板、电脑……这些现代人日常生活必备工具,核心芯片都需要先进制程;
当代移动互联网依赖的通信基站,核心芯片也在逐步走向先进制程;
大国重器的科研仪器、超算,长期看也还是需要先进制程;
我国汽车产业借助智能电动车的产业革命,成功实现大跨越,对产业升级也做出了极大贡献。
但整车智能化的物理底座——车机和算力芯片,已经以极快的速度迈入先进制程。
我并不认为美国芯片制裁能让新能源汽车的弯道超车化为泡影,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不能突破先进制程的限制,本能够带动庞大就业的智能电动车产业链就可能发展受阻。
甚至连最近大火的AI领域,美帝也已经禁售中高端计算卡,试图通过卡住先进算力的方式打击中国在AI、流体力学、工程仿真等等领域的科技研发。
之前分析菊厂业务时,我曾说过一句话:
就像《三体》中地球基础科技被智子锁定一样,如果芯片代工问题得不到解决,菊厂在各个业务线都会撞上先进制程这堵墙。
更进一步说,这段话固然是针对华为海思,但又何尝不是整个中国产业升级的缩影呢?
所以说,先进制程不仅对未来高新技术发展至关重要,更是对各行各业都有巨大影响,堪称我国产业升级最大、最核心的瓶颈。
如何看待2023年9月,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CEO称「我们太自以为是了」,要是他看知乎还会这么认为吗?
当时我就说,麒麟9000s在设计和制造两方面都是国内产业链的巨大突破,在美国最坚实的防线上硬生生凿出了突破口,对我国产业升级极具战略意义。
现在来看,事实再明显不过:
仅仅以菊厂自家而论,基站(天罡),AI(昇腾),服务器(鲲鹏)……这几个领域哪个不比终端更关键?
扩大到全国范围还有AI芯片、科研院所甚至超算……这几个领域哪个不比终端更关系国计民生?
一旦有冲突,优先保哪个?之前我就写过基本的道理:
一方面,车机/算力芯片/AI计算卡等领域固然需要先进制程,但功耗限制远没有手机那么苛刻,需要的数量级也远没有手机芯片大。
相比智能手机动辄数百万乃至千万的出货量,车机/算力芯片/AI计算卡只有数十万到近百万的量级,更容易达成规模化量产;
另一方面,自主的先进制程早期良率和成本承压,肯定会优先选择能卖上价的产品。
手机就算再高端,撑死也就一万多一台。
而AI计算卡随随便便就是几万甚至十几万,智能电动车更是能达到几十万,很显然后者有助于撬动更庞大的产业链;
所以早在麒麟9000s横空出世前,昇腾910B就已经开始批量供货。
本来我一直觉得,手机动辄千万级出货,AI计算卡那点量扔进去连点水花都溅不起来。
然而现在看,一方面昇腾计算卡需求远超预期,Mate60系列也是热度不减,两边都在要产能;
另一方面,昇腾面积大,一片晶圆能切出来几百颗麒麟9000s,却只能切出来几十片昇腾910系列。
考虑到AI计算卡不论社会价值还是市场价格都高太多,真有冲突肯定是优先保AI。
尤其是前阵子美国断供高性能AI计算卡,直接导致昇腾计算卡彻底卖爆。
只能说,苦一苦百姓,骂名AI来担。
另外,这个问题下又有人复读“且听龙吟”等烂梗。
但事实上,国产DUV已经在线上跑了,良率也逐渐爬坡,只不过很多消息没公开而已。
而且包括华为在内的国内一众企业,也已经投身EUV相关技术研发,很多工作跟DUV是并行的。
光刻机虽然难,但说到底也只是人类制造的技术设备。
在大方向和基础原理已经明确的前提下, 具体的Know How工作很大程度上是迭代和试错。
如果是正常的商业环境和产业研发逻辑,很多工作需要慢慢试一步一步做,耗费的时间自然会比较长。
但在涉及生死存亡的需求催动下,在下游庞大市场的喂养下,如果有必要,很多工作完全可以饱和式推进,技术迭代速度比某些壬预想的快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