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歌归院落小盆友的回答
优秀的影视化改编剧本,与原创的剧本在剧本结构上肯定没有差别;从“剧本撰写”角度上也没啥具体差别,“影视化”就是把原著的文字表达调整为视听语言表达。改编剧本核心要素同样是:“矛盾冲突、台词、情节、布局结构、故事逻辑、人物逻辑、情节链、故事线索”,所有要素明确,才是完整剧本,大多数要素优秀,才是好剧本。
编剧的基本技能水平决定着剧本的最终水平,改编剧本的质量也同样被编剧组织故事的能力和视听语言表达能力决定。
不过,很多专业奖项评审时,“改编剧本”和“原创剧本”是分开评审的,甚至很多奖项是鼓励“原创剧本”的。
因为基于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剧本,可以先基于原著找到影视作品的闪光点,进而找到自己的主线剧情,这是比原创剧本更具优势的地方。自己写过中篇或者长篇小说的人,会知道作品写到后面角色可能与初始设置差别很大,因为角色自己会在故事里成长,作者也控制不了后面的发展。而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剧本就不用担心这种事,因为主线剧情和故事风格会在会有原著帮忙框定。
但是,文学作品改编剧本分两类,有一类改编单纯是欣赏原著的内容和思想的优秀。另一类改编则是想继承原著的读者群,企图将读者群转换为观众。很多大爆网文的改编都是第二种情况。
编剧们带着投机的思想开始自己的改编工作。改编工作本来就有很多限制,比如投资水平、比如审查限制、比如作品类型针对的目标观众,而这种带着投机取巧想法的改编,又主动给自己加了一个条件:讨好原著读者群。基本上带着这种想法改编的影视剧都做不到优秀。
怎么判断是否有投机想法呢?看看宣传期有多少宣传是针对原著读者群就能看出来。正常的宣传肯定要借助一下原著的影响力,但是宣传的主线应该是角色和影视聚焦,吸引的是观众群体,而不应该是一直聚焦读者。这种在宣传期一直招呼原著读者的改编影视剧,因为创作目的不纯粹,大概率播出之后会两头不讨好,一地鸡毛。
综上,一个基于文学作品的影视剧改编剧本,在质量评价这个角度,跟原创影视剧剧本没有太大差别。编剧创作目的纯粹一些,不要想着故意去讨好谁,在原著里看到的闪光点都牢牢抓住,体现在剧本里,不浪费原著的精彩。把改编剧本里的角色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给出立体的角色设置。只要真的下功夫了,编剧能力够的话,最终剧本质量都不会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