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性格内向、有点社恐的人,在面对吵架时应该怎么应对?

心理咨询师大刘的回答

你需要学会「适当释放攻击性」

不知道大家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总是能够在适当的时候释放自己的攻击性还不令人讨厌,反而会让人觉得这个人很有自己的原则。

相反地,在生活或职场中倾向于忍让、顺从他人的人虽然不会招致非议,但却会稍显“无聊”或者“乏味”,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总以为在一段关系中,职场也好、恋爱也好,一旦双方没有控制住情绪,爆发了矛盾,那就宣告了关系的结束,所以在遇到冲突时我们通常选择隐忍和压抑。

其实大家这么想也很正常,因为现代社会似乎就是有这么一个不成文的共识:

作为成年人就是要保持理智,「发疯」是不体面的行为。

发疯(情绪激动地表达愤怒,释放攻击性)说明这个人无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以及因此延伸出来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幼稚、心智不成熟、爱出风头、别人都能忍怎么就你忍不了?

但这一套推理逻辑真的正确吗?

那该怎么解释为什么有些反派角色如此深入人心,让人欲罢不能,甚至超越了主角的光环占据人们的眼球,比如《狂飙》里的高启强、《甄嬛传》里的华妃,又该怎么解释最近「那英语录」的爆火、「理解妍珍、活成妍珍」的流行。

从以前流行的「傻白甜」的影视形象转变为如今具有强自我意识、“不顾他人死活”的对于既定规则的反叛者们,流行符号的转变也反映了人们的喜好正在发生着变化,大众越来越爱那些与社会规训相违背的人们。


所以又回到问题,

为什么建议你需要学会释放攻击性?

01 「攻击性」是生命力的一种表现

长期以来,我们都生活在一种「社会期望」里,即我们要谦逊、克制、温顺、最好不要有太多个人意识,所以那些资质普通但又喜欢出头的人向来是被大众群起攻之的对象。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不仅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而且获取信息的媒体渠道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很多人的自我意识在这个过程开始觉醒,美学素养得到提升,更加能够欣赏得了那些具有原始生命力的人,而攻击性是存在于人们身上一直以来被压抑着的本能之一。

只有足够自信的人才拥有足够的内心力量去挑战世俗权威、捍卫自身利益,通常这类人也是在世俗上比较成功、比较有「发火的底气」的人,这样的人很容易激发起人们的被保护欲,因为观看他人的强大和旺盛的生命活力能让自己产生一种「我也可以」的幻想。

因此当被现实鞭打得失去了锐气的人们在看到有人做了他们做不到的、不敢做的事情时便会很自然地想要靠近这类人。

尤其是当这种特质出现在女性身上时更会使得这个人显得别具一格,因为这样的特质在传统意义上通常是社会对男性角色的期望。

野心、独立、攻击性等这些男性化气质出现在女性身上时,她们呈现出了一种打破社会角色束缚、双性化的饱满人格,这样的人无疑是充满生命力的。

02 不讨好、不折腰的魅力让人着迷

擅长释放攻击性的人,你很难从他们身上看到「讨好」的影子。

因为他们知道一味地讨好他人换来的是削弱了自我,不仅不会得到对方的尊重,反而会因为将攻击性对向自己了,让自己成为了一个内心虚弱和自我贬低的人,而且讨好他人也会使得自己丧失在关系中应有的权力。

能够坚定地为自己而活、能够在遭遇不公时站出来维护自身的人往往散发着独特的个人魅力。

因为他们的种种行为都在告诉别人:我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我不在乎我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范,我完全忠诚于内心。

虽然有时候在和这些不讨好他人的人相处时会让人压力很大,具有挑战性,但这正是跟他们交往的趣味所在,让人欲罢不能。

并且,征服一个不讨好他人的人所带来的成就感,以及被他认可后带来的价值感都是非常诱人的。

人们在接触这类人时通常是心甘情愿地去投入更多的精力与之周旋。


如何释放攻击性?

无法释放攻击性,本质上是对自我的不接纳,我们应该允许自己表达愤怒和情绪,减少对其的恐惧和羞耻感,我们要:

01 允许自己释放「攻击性」

弗洛伊德说,如果一个人不能象征性地、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攻击性,就会出现心理问题。

在面对不公正的待遇、面对他人带有主观恶意的质疑、冒犯或伤害后,我们不应该压抑自己的真正渴求,我们应该学会反击和抗争,卸下“温顺”的面具,适当地对外界释放攻击性。

我们首先要意识到有情绪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要允许愤怒的存在,然后试着允许自己将愤怒适当地发泄出来。

因为捍卫自己的尊严和利益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或许有时形式上显得「不体面」,但在很多时候执着于体面这件事不仅无法让你更加贴近「真实的自我」,更无法让你得到那些本该属于你的东西。

02 学会「残忍」

学会残忍,是一种保护自己的能力。

加拿大著名心理学家Jordan B·Peterson曾经在课堂上对他的学生说,

“如果你做不到对别人残忍,那么你绝对会受害于那些做得到残忍的人。”

我们在长出獠牙之前,不可能学会尊重自己。只有长出了獠牙,意识到自己是“危险的”,才会更有底气去向他人提出要求。

这并不是说「残忍」比「不残忍」在价值判断上更高一等,而是只有一个人能做到「残忍」时却选择了「不残忍」,比一个人完全无法做到「残忍」给予了自己更大的自由。

当我们完全做不到「残忍」,此时我们的力量是很弱的,只能任由外界对我们施加影响,无法保护自己和我们所爱之人。

能做到「残忍」却选择「不残忍」是一种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对于不公正的待遇,我们选择反击和捍卫自己,是自信心的展现,也是个人边界的树立,只有你向他人展现了自己的边界以及边界被触犯时的后果,才有可能降低别人再次触碰边界的可能性。


写在最后,

不妨把攻击性看成是一个中性词,把它看成是一种原始的生命力,如何把攻击性转变为他人口中的“生命力”,确实需要智慧。

我希望我们在和世界交手的过程中能够灵活地转换自己的身姿来躲避危险,在社会化的同时发展出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以上,祝好。

我是 @心理咨询师大刘 ,有任何心理、情感、个人成长等方面的困扰都可以咨询我,有问必答。

有需要的话,送你一份心理评估分析,帮助你更好的了解自己~

争渡免费心理评估分析预约表

from 知乎热榜 https://ift.tt/ZRxuUQF
via IFTTT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