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银行开始拒收「断供房」了,具体情况如何?这意味着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知乎热榜3个月前发布 NIUC!
1,012 0 0

王克丹的回答

据传这种案例,一般还是要再等等,可能需要足够的样本才能判断真实情况,但不妨碍分析一下一般房地产周期中的一些表现。

1)上行周期

上行周期是一个银行信贷供给和房价上涨自我强化的过程,市场突然增加过量的货币,比如2009年 的28.4%,远超GDP增速,钱要么去消费市场,要么去投资市场,这也是房地产价格激增的重要原因之一,房价越长,预期利润越高,房企自然也更敢借钱,地方也不怕负债来高昂的拆迁,居民自然也更敢上杠杆,负债越多,市场货币供给自然也更高,进一步带动了房地产的过热。

对于银行来说,只要房价不断上涨,抵押物就是安全的,借给企业必然要拿土地和房产等不动产作为抵押,居民买房的房贷,抵押物本身就是房子,违约之后无非就是把房子收回去拍卖,在上行周期哪怕打8折也还能收回本金,因为抵押贷款本身就不可能按照高于房价去发放贷款,也就是贷款价值比,比如首付30%,意味着银行拍卖只需要卖到7折自己不亏,上涨周期自然不需要担心这个,原则上随着还贷和房价上涨,贷款价值比反而是在下降的。

2)金融过热

然而房价的上涨非常依赖市场加杠杆的能力,优质贷款就那么多,这时房企和居民往往就会冒险,也就是超出自身承担范围的去负债扩张,以追求更高的收益,比如预期房价上涨20%,资金成本按照10%来算,也还有可观的预期。如果考虑到杠杆,自有资金收益会大幅提升,比如3块钱的首付,负债7块钱,利率10%,房价上涨2块,为了简化这个模型,我们不考虑其它成本,那么预期的收益就是:2-7*10%=1.3元,而自有资金是3块钱,预期收益就是1.3/3=43.3%。杠杆显著的提升了预期收益。

这也是居民和房企在上行周期不顾风险的上杠杆的重要原因,尤其是2015~2016年政策推动的涨价去库存之后,市场冒险意愿大幅提升,而且恰恰现在信用崩溃的很多房企都是这段时间快速高杠杆扩张的群体,居民杠杆也是一路飙升25%(占GDP的比重)左右。

3)过热之后的下行

任何经济体的房地产周期都是这样,虽然各种金融创新不同,比如美国的资产证券化等衍生品,但内在逻辑是一致的,就是负债支撑的资产价格,非常依赖市场加杠杆的能力,且我国的特色预售制下的风险剥离,很难说就比美国的金融衍生品对参与者的损害小,毕竟美国不良资产再差也还有房子,而我国在房企高杠杆扩张时期的寅吃卯粮,导致抵押物很多时候根本那就不存在,而是楼花,美国的房地产金融衍生品、韩国的全租房、我国的特色预售制并列为房地产泡沫的三大邪术。

回到这个问题,房地产上行周期,贷款价值比下降,反之高位接盘的群体在房地产下行周期则必然出现贷款价值比上升,甚至出现100%的情况,也就是实质上的资不抵债,当然我国又不同,居民负债是无限责任的,只要还有软肋往往不会违约,这也是本人经常问的一个问题,原则上烂尾最大的风险承担者是银行,因为主要的钱是他们出,且如此巨额的贷款抵押无出现问题,银行能不担心么,然而现实中银行似乎有别的方法,反正个人无线责任下,哪怕烂尾,一般人也不敢随意断供,拿捏的死死的。

这里也要再看杠杆的反噬,杠杆上涨周期放大收益,自然会在下行周期放大风险,假设15%首付上车,跌个10%,本金亏损就会高达66.7%,这也是现在救市降杠杆很难解释的原因,房地产下行周期还要增加居民杠杆,收益且不说,风险一定是很大的。房企也是如此,预期收益10% ,现在还要倒贴20%才有可能去库存,中间可差着30%的亏差异,杠杆越高,风险越大,这也是本人前几年一直建议读者稳健加杠杆的原因。

但这个问题也出现变数,不想违约和能够偿付债务是两码事,随着居民高杠杆的副作用显现,消费和投资能力下降是必然的结果,简单理解是大家都不投资和消费了,在个人角度是最优解,但收缩开支必然导致宏观收入下降 ,进而带来消费不足和产能过剩问题,好在前几年欧美消费市场在高通胀下依旧活跃,靠出口出清了大量的产能。但 内需不振也是历次大会重点中的两个重要关注点之一,另一个则是高杠杆下的金融风险。

消费收缩必然导致收入预期放缓,也会导致就业压力的增加,当然可以用灵活就业来美化,但债务问题却是实打实的,被动违约的数量上涨也是可以预期的,网传银行开始拒收断供房不好判断,但法拍的数量率创新高可是确实发生的,居民无限责任下还有如此多的法拍房,只能说居民杠杆真的到极限了。

银行么,对于地方和国资可能是弱势群体,但对于居民部门肯定是强势群体,各种奇葩的选择也能理解,尤其是很多烂尾楼,房子收不到就得还贷款,我就非常好奇,如果烂尾楼违约,银行该用什么法拍?美国的次贷危机很大程度上就是大量的资不抵债的资产丢给银行,带来的巨大亏损,而现在我们居民韧性就是再强,个人再无限责任,在经济增速放缓下也会被迫的出现一些违约率上升,毕竟高杠杆必然意味着高违约风险,银行如果仅靠拒收断供房来维系短期的资产负债表安全,高杠杆群体今天还不起贷款,未来几年也很难说能负担的起,光拒收断供房是很难阻止市场风险的扩大,或者说这就是过去疯狂扩张之后的必然结果。

而降低市场冲击的方法,又回到了救市路线之争,到底该把有限的资源用在负债累累的供给端,还是负债累累和抗风险能力下降的居民需求端,从美日经验来看,反正政府怎么都得加杠杆,用在协助居民修复资产负债表上的比例越高,则软着陆的效果越好,不能银行贷款发了,政府杠杆加了,居民依旧深入高风险之中,那就是用仅剩不多的救市资源来抱薪救火了。

王克丹:救市-需求端与供给端路线之争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