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似水流年的回答
谢邀,39届退役选手,没做试题但大致看了一遍,以下是我个人对此试卷的看法,如有偏颇请参赛选手见谅
从整体来说,题目难度和计算量都比去年预赛要大,甚至快达到10年前的复赛难度,对于知识点的广度要求也有所提高,这对于大佬来说区别不大,但对于计算能力偏弱和知识漏洞较多的选手不太友好。
题目相比去年普物化更明显,不少题目模型都相当经典。比如第4题,题选上有类似的原题,舒老师还有专门的批注;再比如说第12题,明显的爆算题,模型理解难度不大,但计算正确并不容易,感觉像是39届决赛1、2题的低配版;又比如说第13题的肥皂泡,涉及到热学中相对冷门的表面张力问题,与国培上的部分题目较像,对做过国培和难集热学的同学来说可以算是送分题,但对重点放在力电和热学中传统模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同学来说就很难拿分,从这点上来说又像是38届决赛半波带的低配版。
整体来说,试题还是富有经典气息,但是又在寻求改变,这在热学和光学上体现最为明显。就算是预赛,大题也不考十几年前复决赛爱考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多过程题和几何光学题。无论是38届决赛的半波带,39届复赛的光子气体,39届决赛的范德瓦尔斯气体和偏振晶体,废除了天体运动而考刚体进动的39届决赛第3题,物理竞赛明显在向普物看齐,同时出题人也有意避开一些考烂了的模型而寻求相对冷门的知识和模型。(超球除外)
对于备考复决赛的同学来说,普物中的模型显然已经成为备考的重点,而难集作为普物习题集也比其他传统物竞书在备考上具有更大的价值,难集上一些之前显得“偏难怪”的热光题现在也很有必要认真做一遍,这显然对拿分来说性价比更高一些。就比如39届复赛的弹簧和光子气体在难集上都有原题,做过难集光学的话,迈克尔逊干涉仪那道题也没有问题,做对这三道题其他题也拿些分去年在弱省就足以进入省队了。
最后祝通过预赛的同学在复决赛中取得好成绩